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14日

2023-10-14 12:00:29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在议论过程中,通过数据的引用和对数据的推演换算论证的方式习惯上叫作(),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论证更具说服力。

  • A:数字说理
  • B:数学说理
  • C:算账说理
  • D:举例说理

答 案:C

解 析: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一般来说,算账说理属于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即通过数据的引用和对数据的推演换算,在议论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评论具有更强的逻辑力量和可信性。

2、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小报”首次出现于()。

  • A:长安
  • B:邯郸
  • C:扬州
  • D:汴京

答 案:D

3、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关键性信息的采访应该交由带机采访来完成,这是因为()。

  • A:带机采访可以承担外围性信息的收集任务
  • B:带机采访不仅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传达
  • C:带机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能够产生“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形态
  • D:做好新闻素材搜集过程的带机采访是整个新闻作品的关键

答 案:C

多选题

1、电视述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

  • A:调查性
  • B:分析性
  • C:解释性
  • D:论辩性
  • E:专题性

答 案:ABCD

2、广播新闻节目编排必须遵守()和全天候原则。

  • A:整点播报原则
  • B:滚动播报原则
  • C:录音播报原则
  • D:品牌化原则

答 案:ABD

解 析: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既包括新闻选择、分类及编辑、串联,也包括新闻栏目设置、栏目之间的组合等。同时也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广播新闻节目编排必须遵守的原则包括:①整点播报原则;②滚动播报原则:③品牌化原则。

3、电视谈话类评论的主要形式有()

  • A:访谈式电视谈话
  • B:讨论式电视谈话
  • C:论坛式电视谈话
  • D:现场参与式电视谈话
  • E:漫谈式电视谈话

答 案:BDE

主观题

1、请结合新闻采写原则,分析下则材料所反映的媒体现象及其成因。2011年12月底,某媒体以《北大校长肯定中国教育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为题,道了北大校长周其凤在长沙一中的演讲活动。该报道说,北大校长周其凤是湖南长沙浏阳人,因为敢讲敢说,数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在关于周其凤校长如何看待中美教育问题上,该报道该直接引用周其凤校长的发言:“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众多媒体纷纷以“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为标题,转载此报道,一时间关于北大校长不当言论的争议甚嚣其上。事后,人们发现,周校长的原话主要在肯定美国教育,同时指出了一些问题,但是,他的讲话被媒体在报道时断章取义了。类似的情形时有发生,例如,媒体报道的新闻标题是“专家称地沟油不可能流回餐桌”,而事实上,该专家原话是“我国每年300万吨地沟油回到餐桌根本不可能”。

答 案:(1)标题功能。标题是新闻的核心,简明扼要地反映最重要、最具有吸引力的新闻内容,使受众一目了然了解报道要点。在海量信息中,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看新闻先看标题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好的标题应在不违背事实的情形下,准确概括,吸引受众。(2)报道要求。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闻真实,不仅体现在事实真实上,也体现在标题真实;不仅要局部真实,也是整体真实。因此,新闻标题不能题文不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恶意篡改,故意地错误引导。(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些媒体或媒体工作者为了“吸引眼球”,不惜违背新闻职业道德,违反新闻操作基本规则,故意制造混乱和误导。媒体应该坚持和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2、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 案:(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3、前不久,上海世博会推出了“西藏活动周”,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前往釆访并作系列报道,请就此写出一份采访提纲。

答 案:要点及评分标准:采访提纲应包括三个要点:(1)这一釆访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对西藏多有歪曲报道。我们可通过这次采访报道作出正面回答,以起到舆论引导作用。(2)确定采访对象:可采访西藏自治区官员、西藏馆负责人、西藏游客、我国其他游客、外国游客等。(3)采访内容:“西藏周”的活动,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民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成就与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各省市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的对外交流等。就上述采访内容的各个方面或一两个方面写出至少三集规模的采访提纲,提纲中至少要包括三项要求的后两项。

写作题

1、根据以下材料,撰写一则350字左右的广播或电视消息,包括标题及导语,导语形式不限。当今世界上最长的沙漠高速公路一京新高速的总里程约2768公里,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先后穿越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占林三大沙漠。它是亚洲投资最大的单体公路建设项目,也是继连云港一霍尔果斯高速(G30)公路之后,连接新疆与内地的第二条高速公路。
2017年7月15日,京新高速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联动通车,自此,京新高速全线贯通。
京新高速公路连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六个省(区、市)。此次通车的临门段全长930公里,白明段全长134公里,明哈段全长178公里。它们大多位于戈壁、荒漠地区,施工条件非常艰苦,但项目开工5年来,各参建单位克服了环境恶劣、有效施工期短、建设任务重等困难,在施工期内圆满完成了任务。京新高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对沿线百姓而言,京新高速的修建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在高速公路修筑的过程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新建了935公里通电、通讯和458公里的供水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通车后,该地区増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对沿线城市发展而言,依托横贯东西的京新高速,可以把深处沙漠腹地的矿产、旅游等资源快速输送到全国各地。据悉,位于京新高速公路白明段的甘肃省马鬓山镇正计划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和精细加工产业,打造产业基地。此外,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而言,京新高速是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七条放射线,开辟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最快捷出海通道。同时,通车后的京新高速将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1300公里,显著节约了货物运输成本。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速公路事业稳步发展,高速公路网络框架总体形成。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宣布,仅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就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46个,京新高速正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据悉,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基本覆盖全国城镇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
预计到“十三五”末,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将基本贯通。届时,高速公路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间资源的流动,人们通过公路出行将更加畅通、便捷。
(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8月31日)

答 案:京新高速: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2017年7月15日,京新高速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联动通车,自此,京新高速全线贯通。
京新高速公路连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六个省(区、市),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对沿线百姓而言,京新高速的修建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对沿线城市发展而言,依托横贯东西的京新高速,可以把深处沙漠腹地的矿产、旅游等资源快速输送到全国各地。此外,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而言,京新高速是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七条放射线,开辟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最快捷出海通道。同时,通车后的京新高速将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1300公里,显著节约了货物运输成本。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速公路事业稳步发展,高速公路网络框架总体形成。预计到“十三五”末,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将基本贯通。届时,高速公路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间资源的流动,人们通过公路出行将更加畅通、便捷。

2、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9月2日上午,88岁的李爹爹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时后,李爹爹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记者9点赶到事发地武汉市知音西村菜场门口时,现场只剩下一小袋香蕉和一小摊血迹。易师傅目击了事发全过程,她回忆,李爹爹是清晨7点半左右在菜场口跌倒的,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附近的摊贩称,李爹爹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李爹爹的老伴儿和儿子赶来扶起他,并送往汉阳医院。

答 案:评分标准:(1)20—17分,观点鲜明,论证扎实,富有创新意识,语言流畅。(2)17—15分,观点较鲜明,论证合理,语言流畅。(3)14—12分,观点基本鲜明,论证基本合理,语言流畅。(4)11—10分,中心基本明确,论证基本通顺,有一定的病句。(5)10分以下,缺乏明确的观点,语无伦次。

3、根据所给材料写作。要求:(1)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不少于300字。(15分)(2)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一篇评论,不少于400字。(20分)中新网8月9日电据国家审计署网站消息,审计署今日公布《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公告。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组织全国近2万名审计人员,对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等)的投资、建设、分配、后续管理及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延伸调查2.64万个相关单位和企业、1.92万个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以及24.85万户家庭。审计结果公告如下: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情况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768.83万套、基本建成590.20万套(含竣工453.59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2.99万户,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05.88%、118.04%(竣工为110.12%)、106.96%。通过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为953.74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了安居保障,惠及2667.77万人。2012年,全国共筹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4128.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861.65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当年支出3543.75亿元。2012年全国通过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企业债券等社会渠道筹集资金4667.67亿元。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成效审计结果表明,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政策要求,把住房保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一)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至2012年底,全国所有市县均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72.97%的市县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60.06%的市县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制度,23.75%的市县建立了限价商品住房制度,80.47%的市县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二)困难群众居住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75元,比2010年增长13.63%;全国完成各类棚户区拆迁2.28亿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后人均居住面积比改造前增长30%;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306.34万人。2008年至2012年,享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的住房困难人数累计已达7084.16万人,占城镇总人口数的9.95%,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缓解,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也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支撑。(三)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面积达3.01亿平方米,占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的30.28%,比2010年增长11.26个百分点,增加了城镇中小户型房源的有效供应,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为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提供了有效支持。(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投入达4128.74亿元,比2010年增长77%;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0万亿元,占全国城镇住宅投资总额的19.56%,较2010年增长8.03个百分点,带动了建材、装饰装溃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此次从审计情况看,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关部门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能够较好地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分配管理等逐步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一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单位还存在违反规定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是:一是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二是34个项目代建企业等单位违规出售保障性住房1.83万套,另有5333套住房被有关单位、个人违规用于拆迁周转、转借出租等。三是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四是45个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1433.16亩,12个项目将建设用地601.53亩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整改,截至2013年6月17日,有关单位已取消不符合条件保障对象资格5.27万户,追回违规领取补贴4431.15万元,收回或清理被违规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98万套,追回被挪用的资金40.63亿元,已补办19个项目1235亩用地批准等手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529个。下一步,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整改情况,适时公布整改结果。此外,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

答 案:(1)答题提示:①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②主题集中,思路清晰。③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④遵循广播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参考文案:审计发现57.99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被挪用审计署9日发布的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审计署这份审计结果公告指出,从审计情况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分配管理等逐步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项目和单位还存在违规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除了上述专项资金挪用的问题外,公告指出,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此外,34个项目代建企业等单位违规出售保障性住房1.83万套,另有5333套住房被有关单位、个人违规用于拆迁周转、转借电租等。45个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1433.16亩,12个项目将建设用地601.53亩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公告指出,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地方各级高度重视并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整改,截至2013年6月17日,有关单位已取消不符合条件保障对象资格5.27万户,追回违规领取补贴4431.15万元,收回或清理被违规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98万套,追回被挪用的资金40.63亿元,已补办19个项目1235亩用地批准等手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529个。下一步,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整改情况,适时公布整改结果。此外,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审计署表示,由于涉及项目、单位和人员等具体情况较为繁杂,已将问题和整改情况编表列示,可在审计署网站查询。(摘自新华网;记者:陈炜伟、张晓松)(2)答题要点:①选择好评论主题,找准评论切入点。②夹叙夹议,由浅入深。③语言大众化,避免空谈议论。参考文案:如何防止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审计署9日发布的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这不是审计署第一次发现保障房资金被挪用。此前,审计署对66个市县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结果显示,22个单位将29.55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审计署对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房审计发现,6个城市和4个县共计21360余万元廉租房保障资金被套取挪用。假如没有审计部门主动介入监督,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将更加严重,也很难去追回。不过,即使遭遇挪用的保障房资金被追回一部分,仍然造成了很大损失。这种损失有几方面:一是被挪用资金很难百分之百被追回,就会损失一部分资金;二是资金被挪用,就会影响保障房的建设进度和供应效率;三是由于资金短缺,还有可能造成保障房品质下降、配套设施不全。对于保障房资金频繁被挪用的问题,必须要从根子上解决。审计部门发现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后,即使有关部门追查到底、严厉问责,但我们要意识到,这毕竟是一种事后采取的措施。如何防止保障房资金被挪用更有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被挪用的“病因”就是对保障房资金是碎片化管理,缺少“专管”、“专监”。所谓“专管”,就是把保障房资金列为专项资金,进行专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所谓“专监”,就是对保障房资金进行专门监督,包括行政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等。之所以需要“专管”、“专监”,一方面是因为保障房资金是民生改善资金,既要防止这项资金被挪用,更要防止资金被贪污。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保障房资金基本上是碎片化管理,即没有实现统一管理、专门管理,而是以很分散的方式在管理,管理不统一不规范,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尽管有《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只适合管理中央补助资金,却管不了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只适合中央补助廉租房的资金管理,不适合公租房、安置房等保障房的资金管理。那么,在制度管理上就会存在很多漏洞,给了保障房资金被挪用的机会。由于保障房资金来源多一一既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也有省市财政补助资金,还有部分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等,来源复杂自然很难专门管理。再加上多个项目分散使用资金,专门管理、专门监督的确有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对全国保障房资金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按照办法进行管理、监督。(摘自新华网,冯海宁)

简答题

1、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答 案: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包括:(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受众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①新闻中的名词术语;②用来衬托或补充新闻主体的内容。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①媒体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②信息源的需要;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序,显示其新闻性,引起受众的兴趣。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的功能。

2、简述确定新闻栏目编排思想应注意的原则。

答 案: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以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能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现实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外,还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2)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
(3)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接收信息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注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大小,以提高传播效果。

3、简述假新闻的危害。

答 案: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根本保证。然而,自新闻行业诞生以来,假新闻就屡禁不止,假新闻会破坏行业秩序甚至社会的稳定,其危害有以下几点:(1)损害媒体公信力
“新闻以真实作为其职业生命,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新闻业的职业合法性”。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一旦逾越,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将会大大受损。例如,2002年6月22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新华社驻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山西经济日报》的苏勇,《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白建芳、阎珍寿,《山西生活晨报》的魏停、樊武杰、郭龙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对矿难经过进行虚假报道。这一虚假报道在2003年被新华社曝光,导致人们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极度降低。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不断丰富。从只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介,扩展到互联网领域。当群众的知情权受到侵害时,必然会对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和选择,媒体失去了受众,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2)损害事件相关主体的形象
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姚方案’因被认为不合国情全遭否决”。报道称: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杨毅在其公众号中爆料,此前,在封闭进行的中国篮球代表大会上,刚刚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提出了联赛改革方案,包括延长联赛,联赛实行南北分区;缩短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采取美国“梦之队”式的邀请制度;取消亚洲外援,实行四节四人次方案,结果全部遭否决,而事后证实,这是个假新闻。假新闻因为涉及体育领域和体育明星姚明而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批判中国篮球代表大会是封闭的中国篮球大会。假新闻,不仅对中国篮球的声誉有负面影响,而且对假新闻中的核心人物姚明的名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又如“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这样的假新闻,自然对假新闻中的核心地点河南的形象造成损害。
(3)损害社会和谐,扰乱社会秩序
有些假新闻带有话题上的煽动性和敏感性,大规模传播,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前几年的“福岛核泄漏需要囤盐”的假新闻险些造成当时的“盐荒”;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让人们忧虑师德的丧失;“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让人们产生了无端的愤怒。此类假新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扰乱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4)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了解事实的真相与全貌是公众本应享有的权利,假新闻所传播的虚假信息其实是对公众知情权利的侵犯与损害。“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这一假新闻最后被查证是“事件举报人”的谎言,多家媒体在这个新闻的流转和扩散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关注女性权益的受众们受到欺骗,导致有些人也帮助转发,成为假新闻扩散的元凶之一。
(5)影响新闻行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的环境本身就是“拟态环境”,而假新闻的传播者为了实现高效传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抛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将新闻变成了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工具。长此以往,新闻必将失去受众的信任与关注。这样被遗弃的将不仅仅是一两家新闻机构或者一两个新闻平台,而是整个新闻行业都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费章节课程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