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2月2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答 案:B
2、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下列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答 案:C
多选题
1、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答 案:ABD
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 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
- 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
- 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
答 案:AC
主观题
1、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请回答问题:
(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期,该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3)图中的A细胞处于分裂的()期;B细胞处于分裂的()期。
答 案:(1)分生 (2)间;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前;中
2、桦尺蛾的体色有黑色和灰白色,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鸟类更易于在白天发现体色与环境差异较大的个体,并捕食它们。科研人员对某地区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进行研究。请回答问题:
(1)桦尺蛾体色的差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提供了原材料。
(2)对该地A、B、C三个区域桦尺蛾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鸟类的捕食对不同体色的桦尺蛾起定向的()作用,推测1975年以后()色桦尺蛾的存活率更高。
(3)为验证上述推测,在与A、B、C环境相似的另一区域投放了等量黑色和灰白色桦尺蛾,一段时间后统计不同体色桦尺蛾的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若曲线I为()色桦尺蛾的存活率,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4)不同体色桦尺蛾比例的变化,实质是种群中()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 案:(1)进化 (2)(自然)选择;灰白
(3)灰白
(4)决定体色的基因频率
填空题
1、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请回答问题:
(1)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期,该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3)图中的A细胞处于分裂的()期;B细胞处于分裂的()期。
答 案:(1)分生 (2)间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前 中
2、桦尺蛾的体色有黑色和灰白色,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鸟类更易于在白天发现体色与环境差异较大的个体,并捕食它们。科研人员对某地区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请回答问题:
(1)桦尺蛾体色的差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提供了原材料。
(2)对该地A、B、C三个区域桦尺蛾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鸟类的捕食对不同体色的桦尺蛾起定向的()作用,推测1975年以后()色桦尺蛾的存活率更高。
(3)为验证上述推测,在与A、B、C环境相似的另一区域投放了等量黑色和灰白色桦尺蛾,
一段时间后统计不同体色桦尺蛾的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若曲线I为()色桦尺蛾的存活率,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4)不同体色桦尺蛾比例的变化,实质是种群的()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 案:(1)进化(2)(自然)选择 灰白 (3)灰白
(4)决定体色的基因频率
简答题
1、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
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
2、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3)题。
mRNA技术带来新一轮疗法革命
蛋白替代疗法一般用于治疗与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的单基因疾病。由于酶缺失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可以用外源供应的酶进行治疗。例如,分别使用凝血因子VⅢ、凝血因子IX治疗A型、B型血友病。然而,一些蛋白质的体外合成非常困难,限制了这种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mRNA技术的疗法,是将体外获得的mRNA递送到人体的特定细胞中,让其合成原本缺乏的蛋白质,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把mRNA从细胞外递送进细胞内,需借助递送系统。递送系统能保护mRNA分子,使其在血液中不被降解。纳米脂质体是目前已实现临床应用的递送系统,可以保证mRNA顺利接触靶细胞,再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研发mRNA药物遇到一个难题:外源mRNA进入细胞后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出现严重的炎症。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成功对mRNA进行化学修饰,将组成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如图甲所示),修饰过的mRNA进入细胞后能有效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大大降低了炎症反应,蛋白合成量显著增加。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论上,蛋白质均能以mRNA为模板合成。因此有人认为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可以探索利用mRNA技术治疗蛋白质异常的疾病,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1)推测用于递送mRNA的纳米脂质体中的“脂质”主要指()
(2)尿苷由一分子尿嘧啶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一分子尿苷再与一分子()组合,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将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其碱基排列顺序()(填“改变”或“未改变”)。mRNA进入细胞质后,会指导合成具有一定()顺序的蛋白质。
(3)文中提到,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图乙为用mRNA技术治疗疾病的思路,请补充I、Ⅱ处相应的内容。I.();Ⅱ().
答 案:(1)磷脂 (2)磷酸 未改变 氨基酸
(3)基因 mRNA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