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2月1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子和荀子,分别被尊为“至圣”和“亚圣”。
答 案:错
解 析:儒家两大代表人物一般指孔子和孟子,其中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2、契诃夫的代表作品有《变色龙》《套中人》《羊脂球》等。
答 案:错
解 析:《羊脂球》是莫泊桑的代表作。
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侯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他经常来看望我父母。
- B:王老师年过七旬仍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 D:由于路上堵车,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侯,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答 案:C
解 析:A项,“承蒙”是客套活,用于自己蒙受别人照顾,不应用于自己父母照顾别人。B项,“高足”是敬辞,用于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自称。C项,“不吝赐教”是请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话,符合语境。D项,“恭候多时”是敬辞,用于自己等候对方,不应用于对方等候自己。
2、下面的申请书,在内容或格式上错误的一项是()
答 案:B
解 析:B项,应删去“团员”。
填空题
1、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
答 案:裴多菲
2、《胡同文化》的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本文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写的序。
答 案:汪曾祺;胡同之没
写作题
1、下面是一份入团申请书,其中格式有三处错误,文字表达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答 案:(1)格式上:“敬爱的学校团委:”应该顶格写;“敬礼!”应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申请人下面应该写上申请日期。(2)文字表达上:“必须争取积极加入”应改为“必须积极争取加入”;“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后面加上“的学校”;“请一定批准”应改为“请批准”;“执行团员义务”应改为“履行团员义务”。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英]约翰·济慈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德]卡尔·马克思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美育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案:【优秀范文】
美育是一种刚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清新隽永之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典雅含蓄之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大气磅礴之美。我们要想体会这种美,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就需要美的教育。换句话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经历了美的教育,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万物,无一不美。东晋的谢安在雪天举行家庭聚会时,询问子侄辈的人:“白雪纷纷何所似?”他哥哥的儿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哥哥的女儿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后者显然比前者更好,雪花柳絮,异迹而同趣。若非经受过美的教育,怎会写出如此意趣盎然的诗句呢?因此,我们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让我们在未来庸俗的生活中留一点浪漫想象。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一个人如果能从小接受关于美的教育,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心怀理想的人。相反,一个人如果生长在诸如自私、野蛮、欺凌的环境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坏人,给社会的安宁和谐带来隐患。
美育是一种刚需,它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
当今社会,相比“正能量”,人们似乎更加喜欢“毒鸡汤”。但我仍然要诚恳地说,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育。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需要知道,用地沟油是丑,卖假药是丑,给孩子打毒疫苗是丑,官员贪腐是丑;我们需要知道助人为乐是美,恪尽职守是美,为正义呼喊是美,为人民服务是美……美育让人知道是非善恶、辨别真假美丑,是当今社会的刚需。
于个人,美育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的精神;于社会,美育能够让社会正气安然,安定祥和;于国家,美育能提升国民素质,建立文化自信。可以说,美育是对人进行的一切关于美好的教育,是一种刚需。
简答题
1、扩展下面的语句,要求突出“鸡叫”的深层含义。(60字左右)
我爱村里黎明的鸡叫,那悠扬的声音,把所有人都叫醒了。
答 案:我爱村里黎明的鸡叫,那悠扬的声音不仅把所有人都叫醒了,也把我们的理想叫醒了,把我们的希望叫醒了,引导着我们走向新的一天。
2、“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园子之大借由散步老人之口说出,这样写有何深意?
答 案:借别人的口说出园子大,表明作者现在才明白,当时母亲为找到自己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