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02日

2024-07-02 14:16:12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0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答 案:错

解 析: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故错误。

2、在信封的书写格式当中,收信人的详细地址应写在信封的正中间。()

答 案:错

单选题

1、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浑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 B: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 C: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 D: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答 案:B

解 析: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仍是“农业统一天下”。C华夏与戎狄分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变迁。D不是“改造自然环境”,应是“适应环境”

2、下列各项中加括号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坼)(chè)  (萦)绕(yíng)   倒(涎)(xián)   孝(悌)(tì)
  • B:(颀)长(xīn)    横(亘)(gèn)   污(秽)(suì)    (洿)池(wū)
  • C:清(冽)(liè)    (纤)尘(qiān)   (沂)水(yí)    饿(莩)(piǎo)
  • D:断(碣)(jié)    暮(霭)(ǎi)    (凫)水(fú)    (庠)(yǎng) 

答 案:A

解 析:B项 颀qí,秽huì;C项 纤xiān;D项 庠xiáng

多选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有()  

  • A:《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 B:《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 D:《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答 案:AC

解 析:《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资治通鉴》A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错误;《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C正确;《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D错误。

2、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B: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 案:CD

解 析: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A项,“繁双鬓”,改为“繁霜鬓”。B项,“其黄而殒”改为“其黄而陨”。故选CD。

主观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的意思。(1)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燧木取火:()
(2)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
泯灭:()

答 案:(1)燧木取火: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2)泯灭:灭绝,消失。

2、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戴上霞彩。

答 案:(1)小草受到践踏,却以绿意来装点。(2)蜡梅在寒冬傲雪挺立,寒风给它增添了清香。

填空题

1、解释下列括号字多义词的意思。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答 案:①险固②巩固③固执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答 案:卷起千堆雪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