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7月11日

2023-07-11 09:00:05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7月1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辅警协警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答 案:对

2、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答 案:错

解 析:《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甲的主观意图是想杀乙才故意挑衅激怒乙,本身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属于防卫挑拨,不成立正当防卫,也不是防卫过当,应负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3、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通知有关公安机关分别发布通缉令。()

答 案:错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故本题说法错误。

4、任何人为避免本人危险而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都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

答 案:错

解 析:《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故本题说法错误。

5、对袭击人民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立即使用警械或武器。()

答 案:错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996年)第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该条例第七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六)袭击人民警察的……"一般情况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或武器前应当先警告,经警告无效的方可使用警械或武器,而非立即使用警械或武器。故本题判断错误。

6、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答 案:对

解 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本题说法正确

7、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答 案:对

8、收购公安机关通报寻査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答 案:对

单选题

1、辨认犯罪嫌疑人照片时,照片不得少于( )张。

  • A:3
  • B:5
  • C:7
  • D:10

答 案:D

2、治安案件的管辖由()规定。

  • A:国务院
  • B:全国人大
  • C:司法部门
  • D:国务院公安部门

答 案:D

3、禁止特定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和强行带离现场是一种()。

  • A:行政处罚
  • B:治安管理强制措施
  • C:行政处分

答 案:B

4、甲因失恋对社会心生不满,在街道上用刀片偷划他人身体,一个月内划伤20余人,其中二人被划成轻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寻衅滋事罪
  • B:故意伤害罪
  • C:侮辱罪
  •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 案:B

解 析: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本题中甲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属于故意伤害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题中甲偷划他人身体的行为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故不构成该罪。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刑法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①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③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④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甲的行为不足以构成寻衅滋事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甲的行为也不构成该罪。所以该题选B。

5、某医院医生甲为患者乙做手术时将一块纱布遗留在乙腹腔,乙因此所受的损害应由()

  • A:医院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 B:甲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 C:医院和甲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D:甲承担赔偿责任,医院承担补充责任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侵权行为。《民法典》: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医疗损害,医院承担过错责任。故A项说法正确,B.C.D项说法错误

6、()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 A:单位受贿
  • B:受贿
  • C:徇私枉法
  • D:玩忽职守

答 案:A

7、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 A:市公安局
  • B:县政府
  • C:卫生局
  • D:居委会

答 案:D

解 析: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8、下列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说法错误的是()。

  • A: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 B:起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 C:行政许可一经设定就不会被废止
  • D: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随着形势发展已经不需行政许可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

答 案:C

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18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故A项正确。第19条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故B项正确。第20条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认为通过本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故本题D项正确,C项错误,当选。

多选题

1、 下列关于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依照法律规定给予赔偿
  • B:由民警个人赔偿
  • C:给予补偿
  • D:由公民或者组织自行承担损失
  • E:依照《人民警察法》进行赔偿

答 案:BCDE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50条规定:“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据此,A项正确。本题为选非项,故选B项、C项、D项和E项。

2、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危险物品有()。

  • A:枪支弹药
  • B:易燃物品
  • C:零食
  • D:饮料

答 案:AB

3、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哪种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 A: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
  • B: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 C: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 D: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査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 E: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答 案:ABCDE

解 析:《行政诉讼法》第59条第1款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调查决定、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调查、执行的;(二)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三)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四)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五)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的;(六)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以哄闹、冲击法庭等方法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七)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调查和执行的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段打、围攻或者打击报复的。”据此,本题5个选项均正确。

4、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 A: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
  • B:警告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 C: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 D:10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答 案:ABC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5、曾因实施()的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第二项规定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形。

  • A:扰乱公共秩序
  • B:妨害公共安全
  • C: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 D:妨害社会管理

答 案:ABCD

6、行为人自动放弃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结果发生的,针对此种情况,公安机关可能作出的处罚有()

  • A:从轻处罚
  • B:减轻处罚
  • C:不予处罚
  • D:从重处罚

答 案:BC

7、人民警察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可以到()进行。

  • A: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所在单位
  • B: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的住处
  • C:某市公安局
  • D:某公安派出所

答 案:ABCD

8、对治安案件进行审核、审批时,应当审査()。

  • A: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基本情况
  • B: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 C:案件定性是否准确
  • D: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拟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否适当

答 案:ABCD

主观题

1、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答 案:以人为本

2、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不受侵犯。

答 案:合法的私有财产

3、领导安排你和同事一起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你有一个建议,能够提高效率,后果是同事的工作量会增加,这时,你怎么办?

答 案:(1)表态:我处理这件事的原则是工作第一,以人民和集体事业为重,同时尽量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2)既然自己的建议能够提高效率,就要积极争取实施。首先我会和同事真诚的沟通,并详细的说明,在工作中增加的工作量,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同事共同完成,尽量减轻他的工作负担,取得同事谅解。如果实在负担太重,我会和同事一起汇报领导,看能否增派人手。
(3)和同事达成一致后,一起向领导书面汇报,得到领导批准,并实施。工作完成后认真总结并汇报领导。

4、国家为了()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 案:公共利益

5、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情形有哪些?

答 案: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6、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答 案:审判权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