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3月2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辅警协警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人民警察的任务之一是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答 案:对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因此,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属于人民警察的任务之一,本题说法正确。
2、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必然发生。
答 案:错
3、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答 案:对
4、任何人为避免本人危险而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都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
答 案:错
解 析:《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1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不同的危害内容。具体到某一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内容,是由该行为所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秩序的性质所决定的。()
答 案:对
解 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内容是该行为所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秩序的性质所决定的,故本题正确。
6、制作,运输.复制,出伟、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屡教不改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即劳动教养。
答 案:对
7、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遇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
答 案:对
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杆充军警招摇撞骗的要从束处罚。
答 案:对
单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有()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答 案:C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对人民警察奖励种类的是()。
答 案:B
3、甲教唆乙实施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后被公安机关查获,公安机关对甲乙二人的处罚应为:()。
- A:从重处罚甲,同时处罚乙
- B:从重处罚乙,同时处罚甲
- C:给予甲乙二人相同的处罚
答 案:A
4、 赵某被县公安局罚款100元,赵某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市公安局决定罚款200元。后经确认,县公安局所作的罚款行政处罚违反法律,下列说正确的是( )。
- A:赵某可以请求县公安局赔偿200元
- B:赵某可以请求市公安局赔偿200元
- C:赵某可以请求县公安局赔偿100元,市公安局赔偿100元
- D:赵某既可以请求县公安局赔偿200元,又可以请求市公安局赔偿200元
答 案:C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8条规定:“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本题中市公安局加重处罚了100元,故县公安局应赔偿100元,市公安局应当赔偿加重处罚的100元。
5、 14岁生日那天,张某邀几个朋友到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张某看到一行人手中拿着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机一部,现金5000余元。关于张某对该抢劫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下列正确的是( )。
- A:张某应负刑事责任
- B:张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取决于他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 C:张某不应负刑事责任
- D:张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答 案:C
解 析:《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张某14岁生日当天并未满14周岁,周岁的计算是从生日第二天起算的,所以张某实施该行为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
答 案:A
7、下列关于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说法错误的是()。
- A: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C: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D: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 案:D
解 析:精神病人分为两种,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该题选D。
8、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必须经过()。
- A: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 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意
- C:本级人代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
- D: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答 案:C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所以该题选C。
多选题
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时代的特征,体现了改革开放的要求
-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统一而又分层的结构特征
-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答 案:ABCD
解 析:题干4个说法均正确。
2、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的程序包括()。
- A: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证》
- B:责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证》上签名(盖章)、捺指印
- C:犯罪嫌疑人拒绝在《逮捕证》上签名(盖章)、捺指印的, 侦查人员应当注明
- D:未能执行逮捕的,也应当将回执送达人民检察院, 并写明未能执行的原因
答 案:ABCD
3、某派出所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扣押的做法不正确的有()。
- A:对某扣押物品所长认为不宜扣押,办案民警对所长的决定有异议,就向分局报告了情况,在第三夭得到分局指示后解除了扣押
- B:某所依法扣押了一辆三轮车,正值所里食堂买菜的三轮车坏了,就报经所长同意,在确保不损坏车子的情况下,暂时用该三轮车买菜
- C:辖区发生了一起抢夺案,被侵害人报警后,派出所扣押了被抢夺走的活鱼几条,因不易保管,经所长决定对活鱼进行变卖,变卖款暂时保存在公安机关
- D:民警在办案中认为某物品符合扣押条件,就未经批准直接进行了扣押,扣押后才向所领导报告
答 案:ABC
4、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 A:被告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 B:陈述、申辩
- C:对罚款2000元的治安管理处罚要求听证
- D:对行政拘留要求听证
- E:对吊销许可证的治安管理处罚要求听证
答 案:ABCE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4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听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意见,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采纳。公安机关不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而加处罚。”据此,A项、B项正确。第98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据此,C项、E项正确。法律并未规定行政拘留措施采取前要进行听证,按常理也知道D项错误。
5、刑事拘留后,依法可以不予通知家属或者单位的情形有()。
- A: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隐匿、毁弃或者伪造证据的
- B: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 C:有其他有碍侦査情形的
- D:有其他无法通知情形的
答 案:ABCD
6、下列各项表述中,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
- A:凡是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不能作证人
- C:未成年人的证言不具有法律效力
- D:亲属间有权拒绝作证
答 案:AB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证人的资格与义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7、下列属于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是()。
- A:基于共同故意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人
- B: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人
- C:胁迫他人述反治安管理的人
- D:诱骗他人证反治安管理的人
答 案:ABCD
8、对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国家不承担赔偿贲任?()
-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 B: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门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 C:行政机关按照政府的行政命令采取的行为?
- D:因公民门伤、门残致使损害发生的
答 案:ABD
主观题
1、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需要继续盘问的,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将继续盘问时间延长至()小时。
答 案:48
2、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 案: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版)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如何理解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答 案: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不受侵犯。
答 案:合法的私有财产
5、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内,交至所属公安机关;在水上、旅客列车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内,交至所属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受到罚款之日起()内将罚款交付指定银行。
答 案:2日、2日、2日
6、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
答 案:(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
(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
(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
(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