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7月01日

2022-07-01 11:18:26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2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7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辅警协警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是事中监督。

答 案:错

解 析: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行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

2、社会组织、公民的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都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

答 案:对

解 析:间接监督,是指不直接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社会组织、公民的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都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他们可以按照法定条件向有权机关提出,通过有权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糾正。

3、戒严期间,可以在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宵禁等特别管理措施。(  )

答 案:对

解 析:公安机关对戒严地区实行治安控制。戒严期间,可以在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宵禁等特别管理措施。故本题说法正确。

4、事中监督的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过程中进行监督。

答 案:对

5、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登记。()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故本说法错误。

6、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是一项分化、瓦解和改造犯罪分子有效的刑事政策。()

答 案:错

解 析: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是一项分化、瓦解和改造犯罪分子有效的刑事政策。

7、每一名人民警察都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因此,应把科技强警放在公安队伍建设的首位。()

答 案:错

解 析:政治建警才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首位。

8、根据紧急处理暴力犯罪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追捕逃犯、抢险救灾的需要,公安机关依法可以征用急需的人员、物资和场所。

答 案:对

单选题

1、人民警察的录用,贯彻()、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 A:公平
  • B:公正
  • C:公道
  • D:公开

答 案:D

解 析:人民警察录用的标准、条件、方法、程序、结果都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这是人民警察录用的公开原则。

2、本案中,民警将赵某带回派出所值班室盘问的法律依据是()。

  • A:《人民警察法》
  • B:《刑法》
  • C:《刑事诉讼法》
  • D:《治安管理处罚法》

答 案:A

解 析:因为盘问不属于刑事诉讼活动的范畴,因此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没有相关规定的,排除B项、C项。《人民警察法》第9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据此,民警将赵某带回派出所值班室盘问的法律依据是《人民警察法》。

3、下列情形中,属于间接监督的是()。

  • A:检察机关作出的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 B: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 C:人民法院作出的撤销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 D:督察机构追究违纪人民警察的政纪责任

答 案:B

解 析:间接监督实施的方式是提出批评意见、建议、检举、控告等,不具有直接处理的权力,不能直接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如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新闻媒体、公民个人等的监督。

4、政务信息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

  • A:为人民服务
  • B:接受人民监督
  • C:提高工作效率
  • D:加强政府信息安全

答 案:A

解 析: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基本准则。故本题选A。

5、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C:各级政协
  • D:各级人民政府

答 案:B

解 析: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

6、鉴于历史上在贯彻群众路线问题上出现过的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在()上把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确定下来。

  • A:制度
  • B:政策
  • C:法律
  • D:组织

答 案:C

解 析:鉴于历史上在贯彻群众路线问题上出现过的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在法律上把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确定下来,分清了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与搞群众运动的界限,既打破了公安工作中的“神秘主义”“孤立主义”,也防止了搞“群众运动”“群众专政”的极“左”错误,使公安群众工作奠定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

7、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一年内累计超过()天,公安机关可以辞退该民警。

  • A:30
  • B:15
  • C:60
  • D:45

答 案:A

解 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3条第5项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五)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8、根据《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的规定,警衔制度的核心是()。

  • A:警衔的授予
  • B:警衔的晋升
  • C:警衔等级的设置
  • D:警衔标准的设置

答 案:C

解 析:警衔等级的设置是警術制度的核心。

多选题

1、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通过()途径实现。

  • A:对公安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议案
  • B:受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提出的申诉和意见
  • C:撤销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有关公安工作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 D: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公安工作经费的预算、决算进行审查

答 案:ABCD

解 析:根据教材的论述,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实现,简单概括有:一是制定法律法规;二是预算决算;三是改变撤销;四是听取报告;五是提出议案;六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受理社会监督申诉。据此,对照ABCD项,均符合题意。

2、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

  •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 B:检察机关的监督
  • C:审判机关的监督
  • D: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

答 案:ABCD

解 析: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纪委监察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公民和社会的监督等。

3、公安机关通缉的对象是()。

  • A: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 B:应当逮捕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 C:越狱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D:可能判处拘役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答 案:BC

解 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65条的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4、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公安机关是()。

  • A:具有武装性质的机关
  • B:治安行政机关
  • C:司法机关
  • D:刑事司法力量

答 案:ABD

解 析:公安机关的性质:①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②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③公安机关具有武装性质。

5、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基本职权的是()。

  • A: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
  • B: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 C: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3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 D: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 E:决定、执行强制措施

答 案:ABCDE

解 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享有五项基本职权,包括:(1)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2)决定、执行强制措施;(3)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4)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5)对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给予处理;(6)短期有期徒刑、拘役、剥夺政治权利和驱逐出境的执行。

6、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 A:促进经济发展
  • B:增加就业
  • C:穏定物价
  •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答 案:ABCD

7、宪法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

  • A:具有中国国籍
  • B:年满18周岁
  • C:享有政治权利
  • D:有固定职业

答 案:ABC

解 析: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岀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故本题答案为ABC

8、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强制的权力。下列属于刑事强制权的有()。

  • A: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
  • B: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拘留
  • C:对犯罪嫌疑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 D: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决定逮捕

答 案:ABC

解 析:刑事强制权包括有权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此处的“逮捕”是指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而“决定逮捕”的权力在检察机关。考生们在复习备考时,对于公安基础理论,要结合法律法规来理解,而不能脱离法律法规学习公安基础理论,也不能撇开公安基础理论来学习法律法规;而是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考生们如果自己去查找法律法规,一方面法律法规更新速度快,网上查找容易找到过时的、未修订前的旧法,耽误学习;另一方面也耗时耗力。这就是我们为何要将常考的法律法规和执法依据作为附录编入辅警考试教材的根本原因。

主观题

1、公安部制定《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答 案:目的是为了严明公安机关纪律,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为,保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是什么?

答 案: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原则。

3、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或者在执行任务时不服从指挥的,给予什么处分?

答 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

4、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是什么?

答 案: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是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警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5、人民警察遇有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应当如何使用武器?

答 案: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受伤的,应当怎么处理?

答 案:一、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二、保护现场三、立即向当的公安机关或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