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09:00:05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4月2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辅警协警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单位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负责人在进行年度述职时,应当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组成部分,接受群众评议。
答 案:对
2、某日金某某(男)在公交车上脱下裤子,并故意裸露其阴部,引起在场多名乘客激愤,后金被扭送至公安机关。对金某某的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予以拘留处罚。
答 案:对
3、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一律不予处罚。
答 案:错
4、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答 案:错
5、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奖励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光荣称号。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31条规定:“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奖励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提前晋升警衔,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题干“授予光荣称号”表述不当,应为“荣誉称号”,故本题说法错误。
6、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错误决定,应当责令下级公安机关予以纠正,不能直接予以撤销。
答 案:错
7、陆某在16周岁时杀人,到19周岁时被抓捕归案,审判时20周岁,因此可以判处死刑。
答 案:错
8、对在公共场所停放尸体或者停放尸体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行为.人民警察应先进行劝阻, 行为人不听劝阻的才能予以治安处罚。
答 案:对
单选题
1、以提升司法()为重点,在公正司法上走在前列。
答 案:D
2、对从事饮食业的单位或个人,为了吸引顾客,在食品里添加罂粟壳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答 案:C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应由( )
答 案:C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4、禁止特定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和强行带离现场是一种()。
答 案:B
5、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罪行的,以自首论。
答 案:B
6、关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检查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 案:C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7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但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据此,公安机关可以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且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2人,并无紧急情况下可为1人的说法,A项错误。公安机关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可以在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许可的条件下检查公民住所,B项错误。第88条规定:“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检查笔录,由检查人、被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被检查人拒绝签名的,人民警察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据此,检查笔录由检查人、被检査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C项正确,当选。但是被检查人拒绝签名的,人民警察应当在笔录上注明,而不能强制被检查人签名,D项错误。
7、某个体经营部职员共6人,在该部经营者甲的带领下共同实施了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此公安机关应当()。
答 案:A
8、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处()以下罚款。
答 案:C
多选题
1、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姓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姓罚决定书。决定书应当栽明的内容包括()。
答 案:ABCD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
答 案:ABCD
3、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
答 案:AB
4、 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包括( )。
答 案:BCE
解 析:析】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通过概括、列举加兜底的方式确定的,第12条以肯定式列举的方式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据此,B项、C项和E项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第13条以否定式列举的方式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据此,A项和D项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政治纪律主要有()。
答 案:ABD
6、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
答 案:ABC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93条第2款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本题为高频考点,D项属于迷惑项,很多考生会误选。
7、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中,一般讲能够成为定案根据的证据都具有以下特征()
答 案:ABC
8、 下列情况,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
答 案:ABC
解 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题题干A项属于第3款“行凶”、B项属于第3款“强奸”、C项属于第3款“抢劫”,这三类情形都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以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D项小偷已经逃离,不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因而不属于正当防卫。
主观题
1、单位组织一次内部业务培训,由你负责,但参与培训的人员经常逃课,缺课,你该怎么办?
答 案:(1)单位内部的业务培训是最贴近我们日常工作的,能够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内容与流程,进入工作角色,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会把这次培训搞好。
(2)针对有人经常逃课、缺课的现象,首先要分清情况,看这些同事是否有紧急的事,并作相应处理。对他们明确培训的重要性,并完善相关的请假制度。
(3)和授课老师沟通交流,完善授课形式与流程。增强课程的形象性、生动性。最重要的是向领导请示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按照分值的高低标准给予奖惩,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4)对已缺课、落课的人员及时给予帮助,例如补课等措施,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相信大家都会顺利通过培训,为以后出色地完成工作打下基础。
2、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
答 案:两
3、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情形有哪些?
答 案: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4、领导派你配合一位老同志,你觉得他方法不妥,怎么办?
答 案:(1)如果我配合老同志一块完成一项工作,我一定会向老同志虚心学习,并承担自己能承担的尽可能多的工作;在生活上也要给予老同志细心的照顾。
(2)如果我觉得老同事的方法不妥,我会换位思考,重新审视、判断,看是否是自己的见解不成熟,如果思考之后,还是觉得老同事的方法欠妥当,我会把我的建议形成书面的资料,并耐心诚恳的和老同事沟通交流,征询老同事的意见,并达成一致。相信在我认真诚恳的工作之后,老同事会改变原来的处理方法。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尊敬老同事,向老同事学习。
5、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 案: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版)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6、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