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1 09:02:34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3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辅警协警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戒严由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执行,必要时派出人民解放军协助执行。( )
答 案:对
解 析:戒严任务由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执行,必要时由中央军委决定,派出人民解放军协助执行。故本题说法正确。
2、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出发点是惩办多数,改造少数,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答 案:错
解 析: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出发点是:惩办少数,改造多数,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3、醉酒的人像精神病人一样,违反治安管理的,不应处罚。
答 案:错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第1款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4、治安行政处罚,是公安机关对于不履行治安法规所确定的义务或者危及社会治安秩序,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法规的规定实施的行政处罚。
答 案:对
解 析:本题考查治安行政处罚的概念,故本题说法正确。
5、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
答 案:对
6、打击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
答 案:错
解 析: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建设是落实理综合治理的关键。
7、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决定公安机关的任务。( )
答 案:对
解 析: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决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故本题说法正确。
8、警察机关为了完成法律赋予自己的职责,保障强制力的权威性,配有一定的武器和械具,是一支重要的具有武装性质的行政力量。( )
答 案:对
解 析:警察的第一个本质特征是警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警察性质必须与国体一致,必须与政体一致。故本题说法正确。
单选题
1、当地公安机关或者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
答 案:D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996年)第十二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故本题选D。
2、人民政协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答 案:A
解 析:人民政协的监督,是指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公安机关任用的其他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人民政协主要是通过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提出批评、建议等方式进行。
3、根据()的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答 案:C
解 析:根据实施监督的时间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4、下列各项中可以提起公安机关行政复议的是()。
答 案:C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1款规定: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5、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原则上应由管辖。
答 案:B
6、如果公安机关接受了钱某的控告,对吴某进行立案侦查。侦查人员调查发现,案发时王某在场。侦查人员对王某进行了询问。侦查人员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答 案:D
解 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讯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是证人所在的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方,必要时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故本题中,公安机关若要讯问证人,可以在证人王某的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或者通知王某到公安机关作证。故D选项中通知王某到附近的一个宾馆提供证人证言是不符合规定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答 案:C
解 析:该题考核的是刑法相关知识。我国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行为,仅指达到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此,所谓“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是这种行为根本就不符合犯罪构成,不构成犯罪。1979年刑法第十条和现行刑法第十三条的所谓“但是”的表述完全一样,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同样,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项和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项的表述亦完全一样,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该题选C。
8、关于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 案:D
解 析:A、B、C三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3年)第二十三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带人民警察标志或者持有人民警察证件,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D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3年)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三)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四)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五)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故本题选D。
多选题
1、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答 案:ABC
解 析:《国家赔偻法》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2、在山区铁路沿线工作的民警小李接所长通知,由于近日连降暴雨,容易引发次生灾害,要注意现场情况,妥善采取措施,保证过往列车安全。小李接到通知后应重点做好哪项工作?()
答 案:ABCD
解 析:本题的主体是“铁路公安机关”,不难推断小李也属于铁路民警,其接到自然灾害险情,要启动实时监控的联动机制、强化辖区治安防范措施、组织村民做好防洪排涝、要求铁路职工提高安全意识,4个选项均正确。
3、法制部门的监督是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代表本级公安机关对()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答 案:ABCD
解 析:公安部于2006年12月18日发布《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工作规范》,明确法制部门的监督是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代表本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本级公安机关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答 案:AD
解 析:公安领导工作主要包括政治领导工作、行政领导工作和业务领导工作;公安秘书工作主要包括为公安领导工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调查研究、组织实施领导决策、对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以及公文写作和文书处理、组织会议、协调各项工作关系等;公安指挥工作主要负责各业务部门和专业工作的统一协调、调度和具体指挥,接收“110”报警,突发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处置与救助工作;公安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正确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工作。故选AD。
5、驻站民警小李要到车站附近的村庄与有耕牛的农户逐一签订安全合约。下列做法不利于完成此项任务的有()。
答 案:CD
解 析:驻站民警要和有耕牛的农户逐一签订安全合约,那么双方肯定要自愿协商,农户不愿意配合的要想办法做工作,确保服从并服务于火车运输大局。所以,C项的“从严处理”和D项的“强制签订”不仅不符合签订合约的精神,而且还会激化矛盾,不利于完成任务。A项中的耕牛有时会穿越到铁路轨道造成交通事故,组织人员及时驱赶,不仅是护卫铁路运输安全,也是保护农户财产安全。B项请求村干部配合协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6、加强队伍建设的途径有()。
答 案:ABCDE
解 析:加强队伍建设有五个途径:政治建警、科技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和班子建设。
7、公安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
答 案:ABC
解 析:D项属于公安工作,不属于公安政治工作。
8、公安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公安对策,它与()等,构成了统一完整的公安对策体系。
答 案:BCD
解 析:公安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公安对策,它与公安法制、公安专业对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安对策体系。
主观题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什么措施?
答 案:交通管制。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有哪些权限?
答 案:一、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二、实施行政处罚。三、按照规定使用武器。四、执行部分刑罚。
3、公安机关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对哪些人员给予处分?
答 案: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4、公安机关性质是什么?
答 案: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5、《纪律条令》规定的哪些行为一律给予开除处分?
答 案:一、逃往境外或者非法出境、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二、参与、包庇或者纵容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三、参与、包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的;四、向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的;五、私放他人出入境的。
6、对处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什么?
答 案: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