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8月23日

2022-08-23 10:49:13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2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8月2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 A:《英雄》
  • B:《命运》
  • C:《合唱》
  • D:《田园》

答 案:C

2、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 B:席勒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3、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 A:发现
  • B:感受
  • C:表演
  • D:创作

答 案:C

主观题

1、绘画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答 案:《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达·芬奇在此画中一反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取消了犹大独处的位置,把他置身于众门徒之中,而且所有的人物头上都未画光环。达·芬奇根据十二个门徒不同的表情、姿态、手势等,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基督则异常沉静、安详。在构图上,十二门徒被明确地分为四组,对称地分列基督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画面所有人物的姿态、表情都集中在基督身上,建筑物的透视线也最终以基督为焦点,由此,基督成为统领全局的中心人物。达·芬奇将犹大列于众人之中,又利用实际光源将其分开,充分体现了画家用光的技巧与能力。

2、结合具体个案,分析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答 案:答案要点: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 (1)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 (2)展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 (3)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

解 析:答案要点: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 (1)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 (2)展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 (3)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

3、建筑作品:巴黎圣母院。

答 案:(1)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四岱岛上,于1163年开始兴建,1345年完工。(2)巴黎圣母院在12世纪中期初建时,是作为配得上首都的标志性建筑而兴建的,是世界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大厅可容纳9000人,60多米高的双塔虽然一直未建尖顶,但在中世纪的巴黎街区也已是超级庞然大物了,它召唤着教徒走向它的入口,这个映照在阳光下的辉煌的正面以双塔为单位,被粗壮的墩子纵向分为三段,两条水平方向的饰带又把它们横向贯通起来,最下面一层是像罗马凯旋门一样的3个拱门,只是它们都是尖拱形,一层层递进地切入厚厚的石墙中,那上面满是与圣经有关的雕像,中间“上帝最后审判处”之门的门楣中心端坐着耶稣,圣母玛丽亚、圣约翰和天使分列在两边,四周一层层布满了来自天庭的天使和圣人,底层则雕刻着引导人们升入天国的道德形象和带着人们走进地狱的邪恶形象。与帕提农神庙上神采灵动的神像相比,巴黎圣母院的雕像显得有些拘谨、生硬,装饰味太浓,而这正是中世纪的雕塑家们追求的。
(3)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代表了基督教的神秘和崇高,也代表了哥特式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

论述题

1、结合具体艺术作品,阐述意境的美学内涵。

答 案: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艺术意境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2)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3)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2、读下面这段话,分析它揭示的是艺术活动中的什么现象。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板桥题画

答 案: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个部分: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
郑板桥画竹的经历先是“眼中之竹”,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画家产生了创作冲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于是在构思中出现了“胸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最终物化为“手中之竹”。“胸中之竹”是经过加工得到的审美意象,不同于真实的“眼中之竹”。在创作“手中之竹”时,艺术内涵得到深化,因此又不同于构思阶段的“胸中之竹”。

3、结合具体艺术现象或作品,论述艺术和宗教的关系。

答 案: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曾融合在一起,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5分)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但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宗教掌握世界的方式是想象和幻象,兼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5分)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5分)但由于宗教和艺术在思维方式和终极目的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二者的本质区别。(5分)注:结合自己体会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酌情再给1~5分。

简答题

1、简述艺术流派的含义及其成因。

答 案:(1)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2)艺术流派的形成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艺术主张;
第二种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呈现流派特征;
第三种由他人或后人将其归纳为特定流派。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