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4 10:46:22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2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8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答 案:C
2、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答 案:C
3、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主观题
1、电影艺术:《黄土地》
答 案:(1)陈凯歌,原名陈皑鸽,1952年8月12日出生,福建长乐人,出生在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他执导的影片《黄土地》于1985年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29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杯导演奖,第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2)《黄土地》故事非常简单,描写的是八路军的一个文化干事到陕北去采风,和当地一户农家短暂的接触。这部电影表现了黄土地上最淳朴的人民最淳朴的生活,有着对人类命运最深沉的思考,以及那种虽然生活在无限苦难中,却从来没有放弃的精神。黄河母亲华育出来的子民,天生就有承担苦雅的力量。(3)天高地阔、气势磅礴的黄土地,浊浪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众多中国象征和风俗民风的描写,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干一身,在土地,民俗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
2、结合艺术现象或作品,论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答 案:答案要点:(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与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上。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结合艺术现象或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 28(简答题)
解 析:答案要点:(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与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上。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结合艺术现象或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 28(简答题)
3、戏曲艺术:《桃花扇》
答 案:《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全剧分上下两本,共四十四出。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在明王朝兴亡的历史背景下,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之间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展示了明末社会的广阔历史画面,曲折地表现了作家的民族意识,表达了在“太平盛世”下人们的沉闷和痛苦。作者善于对历史事件进行集中提炼,构成戏剧冲突,然后在冲突中刻画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此外,作品的情节既细针密线又转换灵活,结局也没有落人大团圆的俗套。在语言的运用上,《桃花扇》的曲词和旁白都刻意求工,安排适度。
论述题
1、读下面这段话,分析它揭示的是艺术活动中的什么现象。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板桥题画
答 案: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个部分: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
郑板桥画竹的经历先是“眼中之竹”,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画家产生了创作冲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于是在构思中出现了“胸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最终物化为“手中之竹”。“胸中之竹”是经过加工得到的审美意象,不同于真实的“眼中之竹”。在创作“手中之竹”时,艺术内涵得到深化,因此又不同于构思阶段的“胸中之竹”。
2、结合艺术作品,阐述你对“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一命题的看法。
答 案:(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括对客体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在具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才能充分体现艺术魅力。
3、结合个人体验,阐释艺术鉴赏的具体流程。
答 案:艺术鉴赏流程包括3个方面: (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初步感受。 (2)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交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识,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审美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
简答题
1、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答 案:(1)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2)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3)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