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6月24日

2023-06-24 11:20:34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6月2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答 案:错

解 析:(1)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 案:对

解 析:(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重要的条件,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方式的产生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活动的基础;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决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变成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总之,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最终决定着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根本转变。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

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  

  • A:加强党的建设
  • 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C: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 案:C

解 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初的政治宣言,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人生观是人们()。

  • A: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 B: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 C:对人性的根本看法
  • D:对主观领域的根本看法

答 案:B

解 析: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主观题

1、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2、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论述题

1、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试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并说明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 案:(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①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②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上面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体系。
③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增加环保投入,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

答 案: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战争与革命长期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主题。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能够集中地反映当代社会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战略问题却是和平与发展问题。(1)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内容。”实际上,和平是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发展是南北半球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2)提出这两大主题的目的
①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目的是为了防止新的世界大战,为解决世界局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等策略。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人类面临着战争威胁,因此提倡和平,争取和平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
②发展问题是指更好地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目前,发展问题是事关全人类的、全球性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和发达国家(北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它反映北方发达国家与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如果南北方的不平等关系不解决,就不能建立公平、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是辩证统一关系。世界和平、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和平,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都无法发展。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稳定和整个世界安宁提供了物质保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的和平就会失去基础。
(4)这两大主题的意义
邓小平提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展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这一主题,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简答题

1、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答 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案: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