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8月03日

2022-08-03 10:57:53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2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8月0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表明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是可以被创造或消灭的。()

答 案:说法错误。(1)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其根本特点。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社会规律也具有规律的一般特点。(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只是说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表现方式不同,并不否认其客观性。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的活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社会规律。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因此,中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 案:错

解 析:错误。 (1)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依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 ①对我国社会性质的界定。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界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应当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拼搏奋进。

单选题

1、社会革命和改革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 A:广大群众和少数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答 案:B

2、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 A:辩证法的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C:形而上学的观点
  •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了假象与真象的关系。假象是唯心的、是主观想象的,等同于意识;真象是客观存在的,等同于物质,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次,假象同真象一样,代表了联系,所以也涉及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原意指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指对立统一规律。

主观题

1、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答 案:错误。(1)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而物质世界存在着其内在的规律性,人的行为如果违背它,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无效或失败的结果,所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2)强调客观规律性,并不是否定主观能动性,恰恰是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讲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夸大精神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唯心主义。题中的“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的观点显然并没有以承认和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而是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解 析:错误。(1)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而物质世界存在着其内在的规律性,人的行为如果违背它,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无效或失败的结果,所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2)强调客观规律性,并不是否定主观能动性,恰恰是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讲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夸大精神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唯心主义。题中的“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的观点显然并没有以承认和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而是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从性质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 案:错误。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应当看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的阵线上说,不再属于旧的、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不能以此推断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为社会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革命的形态决定的,况且中国没有建立过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解 析:错误。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应当看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的阵线上说,不再属于旧的、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不能以此推断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为社会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革命的形态决定的,况且中国没有建立过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论述题

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答 案:(1)辩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

2、试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答 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如何进行革命并发展壮大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1)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造;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2)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并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沿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从弱变强,抗击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最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暴力革命的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新鲜经验。

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答 案:(1)革命领导权的区别。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2)革命指导思想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武器库中学来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3)革命目标和革命前途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 案:(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2)长远目标,即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