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16日

2023-04-16 11:17:21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1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消灭阶级。

答 案:错

解 析: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如下:(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 案:错

解 析:(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来讲,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②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单选题

1、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 A:实现两岸三通
  • B: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D: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答 案:C

2、下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是( )。

  • A:统一战线
  • B:武装斗争
  • C:土地革命
  • D:党的建设

答 案:C

解 析: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主观题

1、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论述题

1、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 案:(1)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与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 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这就使得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领导,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这样就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们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以说,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答 案: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③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①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式的坎坷经历,与他具有不屈服于任何压力的顽强性格是分不开的。这种性格使他练就了临危不惧、处事不惊的伟大政治家的气魄和胆略。②邓小平的理论勇气、政治胆略以及宽阔胸怀,植根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人民的忠贞。

2、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有哪些?

答 案:(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