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9 11:08:59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2月1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答 案:对
解 析:(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个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2、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 案:错
解 析:(1)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它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2)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3)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
单选题
1、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 )。
答 案:C
解 析: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即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答 案:B
解 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作为认识的主体首先在于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认识不是离开实践而在主体的头脑中凭空地产生的,而是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的或理论的关系。认识以实践为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主观题
1、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论述题
1、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 案:(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辩论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内因。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这是外因。(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内因外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 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①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②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毛泽东反对离开中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成果,他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个精髓。
(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①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理论。
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继
续坚持这个精髓,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同时,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
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简答题
1、简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答 案:人的认识活动就是由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这两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是认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是不同的。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和实践性;认识客体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那一部分客观实在,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是密切联系的。①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体是反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主体为了改造客体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反映客体。②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观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是改造者,客体是被改造者。在主体改造客体过程中,人通过实践不仅改造了客体,同时也改造了主体本身。③价值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和利益的特性。④审美关系,即要求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理想世界。主客体的审美关系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熔知、情、意于一炉,它是主体和客体最高层次上的统一。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
答 案:(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2)内在关系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