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1 11:14:04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2月1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 案:错
解 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如下:(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使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即发展就是向对立面的转化。(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在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中的作用:
①在事物的量变阶段,斗争性推动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积累条件;
②在事物的质变阶段,斗争性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统一体瓦解,新统一体形成,完成事物的根本转变。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
答 案:对
解 析:(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2)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1952年,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正处在( )。
答 案:B
解 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党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层面对当代中国国情做出的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三层含义:①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国情出发来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方针,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做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2、下列不属于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的是( )。
答 案:D
解 析: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主观题
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2、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论述题
1、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答 案:(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体现在:①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指坚持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一切事务。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B.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我国外交政策的纲领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主要体现在: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形式,具体指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B.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坚持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人类的共同繁荣。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不仅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必然导致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③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此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独立自主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从而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二者统一。
2、论述如何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
答 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顾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总结出4条重要经验。这4条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这一条讲的是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29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我们党是改革开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必须高度清醒、毫不动摇。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一条讲的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改革开放是我们党解放思想的结果,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关系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到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面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为我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勇于坚持,就要下决心向前推进。
(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条讲的是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与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一条讲的是改革的方法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我们党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讲的是科学态度问题。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就是要有一股“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谋划、慎重考虑、科学决策,不能急于求成,避免发生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讲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既要从全局的高度对改革进行谋划和设计,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能改的就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改的坚决守住;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讲的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既要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又不能平均用力,必须突出重点,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首先取得突破,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讲的是执行力问题。任何改革决策都要靠具体的部门、单位和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如果各方面各层次对改革认识不统一,理解不一致,就不可能在实践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这些方法论方面的经验,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意义。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 案: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如下:(1)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2)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
2、怎样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 案:(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有:①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军,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等多方面的内容。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就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思想。③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武装斗争指出了正确方向,也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