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2月01日

2023-02-01 10:38:18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2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垂钓碧溪”、“襟袖红泪”、“乘舟梦日”三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依次时()。

  • A:桓温、伊尹、薛灵芸
  • B:吕尚、薛灵芸、伊尹
  • C:薛灵云、桓温、吕尚
  • D:伊尹、吕尚、桓温

答 案:B

解 析:“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均出自李白的《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分别暗用了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和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的典故。“襟袖红泪”指薛灵芸的故事。《拾遗记》中说,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

2、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 A:郭沫若
  • B:冰心
  • C:鲁迅
  • D:巴金

答 案:B

解 析: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丐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

主观题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答 案:通感(答“比喻”也算对)。“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采用了通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本来表示对江水绵绵不绝的感觉的词语,移来表示对余音袅袅的感觉,将人的听觉、视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把箫声的余音比作细丝。

2、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阐析层意。

答 案:第一层,从开始到“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主要写郭橐驼善种树且效果好的原因;第二层,从“他植者则不然”到最后,主要写其他植者不善种树的原因。

填空题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艳羡:

答 案:非常羡慕

解 析:非常羡慕

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一个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却高兴地说:“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许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社会是多元的。换一个角度,需要转变思维,需要勇气和智慧。换一个角度可以有新的发现或创新,可以改变人的心情。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换一种眼光来看,盲目地换眼光会使人走入极端,失去判断问题的依据。【经典事例】
1.一百多年前,美国曾掀起淘金浪潮,许许多多的人为使自己富裕起来,纷纷涌向淘金地;另有极少数的人不去淘金,他们为使淘金者快速到达目的地办起了客运公司,为使淘金者生活便利办起了百货公司、邮局、娱乐场。几年后当大部分蜂拥而去的淘金者依旧是穷人的时候,这些极少数未随大流的人却富了起来。
2.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卖伞,一个刷墙,这使老太太天天提心吊胆,闷闷不乐。因为天晴的时候她担心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她又发愁无法刷墙。后来一个聪明人告诉她:“要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下雨的时候伞卖得多,天晴的时候墙刷得好,什么时候都不错。”老太太听后,天天笑逐颜开。
【名人名言】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3.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蔡志忠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斗转星移,岁月如流,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乡村在变,城市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在这时代的变迁中,人们惊喜着,感叹着,沉思着……
请以《感悟变迁》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时应紧扣题题眼“变迁”。变迁的表象背后有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思想解放等诸多深层次原因。行文之前要给整篇文章确立一个中心论点,可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进行论证。文章要以议论为主,注意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内容充实,论证有力。【经典事例】
1.在默片时代,卓别林不说话,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到了有声片时代,就算是影帝和影后扎堆,倘若只演不说,也会遭遇票房滑铁卢。此一时彼一时也,并非以前的观众好糊弄,后来的观众是刁民。时代一旦演进到了某一步,你让它再倒退到原处去,就千难万难。
2.改革开放之初,“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那个时期的小孩都有过的愿望,食品的供应匮乏更是让人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孩子们分享的零食。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四季衣服变着花样的换,孩子们能吃到外国进口的零食,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城市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有目共睹的是,中国经济规模进入世界前三,公民社会已现雏形,国家与社会正在走向新的关系平衡。
【名人名言】
1.斯大林在《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
2.怀德海在《过程与实在》中写道:“万物皆流变。”
3.柏拉图在《泰阿泰德》中写道:“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
4.毕淑敏曾说:“变化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

简答题

1、概括文中的论据,说明其属于什么论据。

答 案: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论据:一是引绳而绝必有处,二是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病。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

2、在这一片段中作者运用到哪些修辞方法来说理论事,其作用如何?

答 案: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来说理论事,比喻的使用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