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1月23日

2023-01-23 11:08:54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1月2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 A:发现
  • B:感受
  • C:表演
  • D:创作

答 案:C

2、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 B:席勒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3、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 A:《英雄》
  • B:《命运》
  • C:《合唱》
  • D:《田园》

答 案:C

主观题

1、结合自身艺术鉴赏经验,阐述审美效应的主要表现。

答 案:审美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共鸣,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净化,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3)领悟,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引发的对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注:结合自己体会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酌情再给1~10分。

解 析:审美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共鸣,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净化,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3)领悟,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引发的对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注:结合自己体会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酌情再给1~10分。

2、舞蹈作品:舞剧《丝路花雨》。

答 案:(1)舞剧《丝路花雨》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文艺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艺术旋风,很快轰动了大江南北,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被誉为中国芭蕾舞剧的里程碑。1982年,《丝路花雨》荣登世界第一大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出访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序幕。多年来,《丝路花雨》在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演出深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编织了一首古丝绸之路上的友谊之歌。(2)剧情是说在浩瀚的大漠里,在古丝绸之路上,中国的画匠神笔张为了搭救波斯商人伊奴斯,却致使自己的女儿英娘被强盗掳走,虽然几年以后被神笔张找到,但英娘已沦落为歌舞伎,伊奴斯为答谢救命恩人,仗义疏财替英娘赎身,使父女得以团聚。神笔张从英娘的舞姿中得到启发画出了敦煌壁画中的不朽名作《反弹琵琶伎乐天》。
(3)《丝路花雨》是一首礼赞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诗篇,也是一幅劳动人民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画卷,同时也使得一千多年以前的舞蹈艺术形象再现在今天的舞台之上,特别是“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更是拓宽了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路子,并创造了“敦煌舞”的舞种,从而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宝库。《丝路花雨》曾荣获文化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创作和演出一等奖。

3、简述艺术语言的内涵。

答 案:(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解 析:(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论述题

1、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答 案:艺术创作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包括了三个方面:
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
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构思的方式及运作手段有:整合、变形、移情、意蕴的凝结。艺术构思形成了艺术意象,它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艺术家在物化表现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深化作品的内涵,这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②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③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2、结合个人体验,阐释艺术鉴赏的具体流程。

答 案:艺术鉴赏流程包括3个方面: (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初步感受。 (2)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交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识,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审美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

3、试论述典型和意境并加以比较。

答 案:(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
(2)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艺术意境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营造出一种深秋日暮的悲凉意境,渲染了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3)典型与意境这两个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讲,典型重再现,意境重表现;典型重写实,意境重抒情;典型重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意境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叙事为主的艺术侧重于在作品中塑造典型,以抒情为主的艺术侧重于在作品中创造意境,但是,这也只是一般来说,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典型和意境经常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则更强调意境论。

简答题

1、简要介绍电影艺术及其特征。

答 案:电影艺术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面面、声音和蒙太奇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电影的主要样式有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其中作为电影艺术最主要样式的故事片又可做进一步划分。
电影的基本特征是:
(1)运动的画面。电影实现了画面的连续运动,这与以往的造型艺术有质的区别。
(2)重组的时空。电影中的时空关系是创作者根据艺术规律重新组织完成的。
(3)科技与艺术的交融。电影是科技的产物,其发展也依赖科技的进步,但要成为艺术还需要情感和思想的因素,两方面缺一不可。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