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3月1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答 案:对
解 析:(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2、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
答 案:错
解 析:(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2)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操纵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地镇压革命,阻碍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进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单选题
1、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答 案:B
解 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反映到认识论上,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 A:渔猎社会
- B:农业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工业社会
答 案:C
解 析:马克思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阐明了人类历史依次更替的五种基本社会经济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它们由于不同的生产关系而相互区别开来,是各有其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形态。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可以分为四种技术社会形态,即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多选题
1、中国梦的本质是()
答 案:ABC
解 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 A:二元论错误
- B:经验主义错误
- C:教条主义错误
- D:冒进主义错误
答 案:BC
解 析: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即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即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主观题
1、实践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
答 案:正确。 (1)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能认识或者不可能完全认识。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在中国有庄子。(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科学的实践观对不可知论作了最令人信服的驳斥:①实践能使主体认识的正确性得到确实可靠的验证。②实践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扩大和加强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范围,证明客观世界的可知性。③实践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能力,使人们能永无止境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答 案:错误。
(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材料2“两步走”的意义在于:一是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二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三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四是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
——摘自新华网(2017年10月26日)
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党的十九大为什么要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
2.“两步走”战略安排为什么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
答 案:(1)“两步走”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安排,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2)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战略的谋划和实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根据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国的制度优势。“两步走”战略安排之所以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第一,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我们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第二,不提GDP翻番类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 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①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我国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客观事实。
②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生产力落后仍然是主要矛盾,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由我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内容必然不同。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内容正日益丰富。要实现现代化,我国还肩负着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