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1月2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是()。
- A:科学性和技艺性
- B:造型性和表现性
- C:抒情性和表现性
- D:技艺性和抒情性
答 案:C
2、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的代表作品是()
- A:《魂断蓝桥》
- B:《摩登时代》
- C:《党同伐异》
- D:《公民凯恩》
答 案:B
解 析:《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导演并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该片是卓别林的最后一 部无声电影。
3、《春之声》圆舞曲的创作者是()
- A:德沃夏克
- B:柴可夫斯基
- C:约翰·施特劳斯
- D:贝多芬
答 案:C
解 析:《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83年的不朽名作。
主观题
1、电影作品:《乱世佳人》
答 案:(1)电影《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的,耗资巨大,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剧本一再更改,三易导演,1939年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市首映。这部小说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电影也夺得多项奥斯卡大奖。(2)《乱世佳人》讲述了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死亡、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3)该片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作品,以史诗风格拍摄的爱情影片,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爱情象征。这部传世经典影片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故事,将国家大的政治风云和个人小的爱情纠葛完美组织在叙述的流程当中。人物形象塑造比较成功,几个主要角色生动鲜明的性格特征被几位优秀的演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该片的场面宏伟壮观,辽阔的田园风光,亚特兰大大火场面,还有伤兵医院和南方军队溃败的场面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2、音乐作品: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答 案:(1)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作曲家,与其父同名,其父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2)《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这给帝国首都维也纳居民带来了沉重的悲伤情绪。为了摆脱这一情绪,小约翰•施特劳斯受托,于1867年创作了这部“象征维也纳生命力”的圆舞曲。乐曲序奏一开始,由小提琴用碎弓轻轻奏出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展开了抒情明朗的上行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互呼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了多瑙河。之后,经过作者对旋律起伏的层层推进,情绪愈加爽朗活泼,朝气蓬勃,最后结束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作品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为依据,民间色彩深厚,形象鲜明、旋律丰富,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这首乐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是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备曲目。
3、戏曲艺术:《长生殿》
答 案:清代戏曲家洪异的代表作。全剧分上、下两部,共五十出,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凄美哀婉的爱情悲剧。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骄奢放纵,排除异已,李隆基则淫逸无度,不理朝政。后来,安禄山谋反,仓促间唐军无力抵抗,李隆基只好携杨玉环奔蜀。行至马鬼驿,六军不发,杀死杨国忠,逼死杨玉环。平乱之后,李隆基返回长安,日夜思念杨玉环,派道士寻觅贵妃鬼魂,最后在嫦娥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团圆。《长生殿》以抒情的笔调,把动人的故事情节同广泛深刻的社会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宏伟的场面和优美的曲调,把古典戏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论述题
1、读下面这段话,分析它揭示的是艺术活动中的什么现象。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板桥题画
答 案: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昧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个部分: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郑板桥画竹的经历先是“眼中之竹”,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画家产生了创作冲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于是在构思中出现了“胸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最终物化为“手中之竹”。“胸中之竹”是经过加工得到的审美意象,不同于真实的“眼中之竹”。在创作“手中之竹”时,艺术内涵得到深化,因此又不同于构思阶段的“胸中之竹”。
2、以欧洲文艺复兴和现代艺术流派的出现为例,试说明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的联系。
答 案:(1)在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中,社会上的经济、政治、哲学、科学以及文化方面的重大斗争和变革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思潮,反映到文艺上就会产生一定的文艺思潮。欧洲16世纪,正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是向封建领主统治者要自由、要平等,而文艺界配合这场变革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它的哲学基础是以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反封建、反教会的人文主义思潮。在艺术领域里,出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这一时期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文艺界的伟大变革突破了“神”的框架限制,改变了僵硬、威压、死板的艺术气氛,以表现人为主题,取得了伟大的成功。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全部人格化了,再不是中世纪带灵圈、僵化的神了。他的《蒙娜丽莎》描绘的是人,是有着美好瞬间微笑的人。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把年轻的大卫塑造得非常完美,是人体的典范,他的精神、气质都是人的,是少年英雄气质的体现。拉斐尔塑造的圣母,全部是善良而美丽的女人典型,他认为善良而美丽的女性都可以做圣母,他.画的《西斯廷圣母》、《岩间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形象都不一样,表现的都是美丽善良的人间女性。他们歌颂的都是人,而不是神。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哈姆雷特》同样无一不是突出了人性美,突出人的神圣。 (2)欧美的现代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不尽相同,或是革新或是保守或是审美观点不同而形成的。如法国的巴比松画派,是受启蒙学者卢梭的空想主义的影响,希望在现实社会中找到一个世外桃源。他们继承了17世纪荷兰画派和18世纪英国风景画的优秀传统,到巴比松林区去追求大自然的意趣,如米勒、科罗等画家。另一方面他们将风景画从古典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又发掘出比浪漫主义更美妙、更完善的美的境界。19世纪下半叶,印象派画家不满足官方学院派的墨守成规,在艺术上要求创作自由。由于当时光学的迅速发展,他们在继承巴比松画派的基础上,把光和色的科学原理运用到艺术法则上来,大大丰富了绘画色彩的表现能力,如莫奈画的《日出·印象》。与此同时出现了后期印象派。逐渐把现实变形,抓住艺术的某一特点给以夸张,就又有了毕加索的立体派,乃至以梦境为内容的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派。最后在美国又出现了超级现实主义等众多流派,这些流派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的出现了明显脱离现实的倾向。
(3)总之,艺术流派或艺术思潮,必然有其特定的思想基础、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艺术趣味。在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特别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
解 析:
3、试论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主体性。
答 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一般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娱乐享受。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指鉴赏者从自身的关注点出发,可以获取有关艺术的专业知识,或者对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鉴赏者能够发现和判断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深层文化价值。(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鉴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
简答题
1、艺术传播有哪些要素?
答 案: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指艺术传播活动中传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是信息的起点和源头。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包括艺术活动的现象和意味。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传播效果是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产生影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