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9日

2024-12-09 11:18:40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颔联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D: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答 案:C

解 析:颔联指律诗的第二联(三、四对句)。故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颔联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下列括号中句子的翻译错误的是()。

  • A: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先生不羞):你不因受到怠慢而感到羞辱。
  • B: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度不中不发):估计射不中就不放箭。
  •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成败之数):有关事情成败的规律。
  • D: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而幼孩):教你的孩子认字。

答 案:D

解 析:“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意为: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字”是“养育”的意思。

主观题

1、请说明文中四个“之”各自的含义。

答 案: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中的“之”①:指代项王的军队。②“是何楚人之②多也!”中的“之”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常骑之”中的“之”③:指代骏马骓。
④“美人和之”中的“之”④:指代项王的歌。

2、在这段文字中孟子是如何评价梁惠王治国的?

答 案:“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意思是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将梁惠王与邻国之君进行对比,反问的语气表明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

填空题

1、《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答 案:女神

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作题

1、题目:荣辱要求:(1)以议论为主;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荣指光荣,辱指耻辱。“荣辱”是一个辩证的话题,写作时可以论证何为荣,何为辱,也可以谈对荣誉应持的正确态度,和荣辱对个人的影响。注意兼顾话题两个方面。【经典事例】
1.杰出物理学家法拉第一生曾获过94个荣誉头衔和奖励,但他从不为这些荣誉沾沾自喜。有人问他为什么把奖章藏起来秘不示人,他说:“我不能说这些荣誉不珍贵,不过我从来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荣誉工作的。”
2.德国的波恩大学为了表彰巴斯德的杰出研究成果,给他寄来名誉博士证书。可是在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侵占了法国的大片领土,巴斯德非常愤怒,他立即将名誉学位证书返还给波恩大学,以表示对德国侵略者的抗议。
【名人名言】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3.避开耻辱,但别去追求荣耀,没有什么东西的代价比荣耀的代价更大。——西德尼·史密斯
4.荣誉不能寻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歌德
5.最可耻的,却是那些袭父祖的余荫,不知绍述先知,一味妄自尊大的人。最好的光荣应该来自我们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倚恃家门。——莎士比亚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各种频繁发生的天灾与人祸,是对人类智慧与生存能力的严峻挑战。与其坐以待毙,事后问责,不如未雨绸缪,事先预防。
请以“防患于未然”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是在事故或灾祸在其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居安思危,在顺境中发现危机,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本题为命题作文,题目即中心论点,在行文时一定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写作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经典事例】
1.狡兔三窟。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反例)“曲突徙薪”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
4.作为地震多发国的日本,由于有较好的预警措施和防震设施,因地震造成的伤亡相对较少。
【名人名言】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智者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用事故总结经验。——佚名
5.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谚语

简答题

1、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按段落序号用“||”标出。

答 案:①||②③

2、在这段文字中,从哪几处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我”对父亲的感情?  

答 案:三处描写。一是“我”看见父亲翻越站台去买橘子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二是父亲买橘子回来,“我”赶紧去搀他。三是父亲的离去,其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我”的眼泪又来了。三处描写都突出了作者“我”对父亲爱子之情的体悟。文中对“我”对父亲的感情的描写不多,共三处,但却很好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爱子之情的体悟。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