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10月19日

2024-10-19 11:57:55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10月1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只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搞好了。”

答 案:错

解 析: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思想保证,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二者不能互相混淆和互相代替。(3)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它不能代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就会诱发人们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它终将取代和超越人类智能。

答 案:错

解 析:(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是用机械、电子的装置来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功能。事实上,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有本质的区别:①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②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③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两者在相互关系中的地位不同。智能机是人制造的,不管将来发展到什么水平,它都不可能反过来支配人类,人类将永远是智能机的制造者和支配者。(2)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意识,但不可能完全超越或取代。

单选题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 B:政治制度演变史
  • C:生产劳动发展史
  • D:宗教信仰变迁史

答 案:C

解 析: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认为生产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 D: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  

多选题

1、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2、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 B:意识形态
  • C:地理环境
  • D:人口因素

答 案:ACD

解 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观题

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答 案:错误。 (1)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答 案:正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论述题

1、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 案:(1)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与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案:(1)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随心所欲,违背规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通过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要尊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忽视现有条件,忽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大干快上,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能造成严重损失,欲速则不达。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运用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努力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