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11:51:41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10月1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器乐名曲《百鸟朝凤》的主要演奏乐器是()
答 案:C
解 析:《百鸟朝凤》是我国著名的唢呐独奏曲,以唢呐模拟布谷鸟、斑鸠、猫头鹰等各种 鸟类的鸣叫声,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欢快热烈的生活情趣和情感。
2、电影《英雄》是我国著名导演()的作品。
答 案:B
3、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
答 案:C
主观题
1、绘画艺术:《洛神赋图》
答 案:《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根据汉魏曹植的《洛神赋》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洛神赋图》描写了曹植对洛水女神的爱慕,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故事。画家选择的是曹植与洛神相逢、洛神无奈离去,以及曹植拨开众侍见到洛神的那一瞬间的局部描绘,以情节化表述反映了主人公相遇时欢乐及分离时哀怨的情调。画面中,主要人物曹植较其余人物高大,描绘也较精细;众侍则目光呆滞,成为画面主要人物的陪衬。在洛神无奈离去的一段中,文鱼,玉鸾等神物环绕云车,动态不一,而洛神则寂神幽思,万般无奈。在动与静、闹与宁的对比中,烘托出主人公分外寂寞的心情,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2、音乐艺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答 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运用协奏曲形式创作于1959年。作品探索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取材于民间传说,融合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主要吸取越剧音乐素材,按照剧情结构布局,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是中国风格交响音乐原创代表作。音乐用奏鸣曲式写成,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画面;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小提琴与大提寒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弦乐快速的切分节奏,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表现哭灵控诉;长笛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梦幻仙境。
3、电影作品:《乱世佳人》
答 案:(1)电影《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的,耗资巨大,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剧本一再更改,三易导演,1939年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市首映。这部小说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电影也夺得多项奥斯卡大奖。(2)《乱世佳人》讲述了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死亡、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3)该片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作品,以史诗风格拍摄的爱情影片,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爱情象征。这部传世经典影片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故事,将国家大的政治风云和个人小的爱情纠葛完美组织在叙述的流程当中。人物形象塑造比较成功,几个主要角色生动鲜明的性格特征被几位优秀的演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该片的场面宏伟壮观,辽阔的田园风光,亚特兰大大火场面,还有伤兵医院和南方军队溃败的场面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论述题
1、结合案例,阐述艺术作品的3个层次
答 案:(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及其他物象,又与富有审美特征的意象、情境和意境密切关联。(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它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注:结合案例,进行一定的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再酌情给0~7分。
2、试论述典型和意境并加以比较。
答 案:(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 (2)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艺术意境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营造出一种深秋日暮的悲凉意境,渲染了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3)典型与意境这两个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讲,典型重再现,意境重表现;典型重写实,意境重抒情;典型重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意境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叙事为主的艺术侧重于在作品中塑造典型;以抒情为主的艺术侧重于在作品中创造意境。但是,这也只是一般来说,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典型和意境经常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则更强调意境论。
3、结合实际论述艺术鉴赏流程和审美效应。
答 案:(1)鉴赏流程;①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及其意义的初步感受。②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③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2)审美效应: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而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简答题
1、简述审美理解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答 案:(1)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2)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3)审美理解是美感演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