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11:36:35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0月1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抗战时期,郭沫若写有历史剧()。
答 案:C
解 析:A项,《蔡文姬》是1959年郭沫若专门为北京人艺创作的一部四幕历史剧,非作于抗战时期;B项,《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作品;D项,《星空》是郭沫若的诗作。
2、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
答 案:C
解 析:A项,《国殇》是《九歌》中的一首,不是组诗。B项,《楚辞》是刘向编辑的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D项,《九章》各篇的思想内容,因并非出于一时一地,所以应当分别看待。
主观题
1、冯谖“义”的目的是什么?
答 案:冯谖“义”的目的是求得薛邑广大百姓的拥护,借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同时将借契烧掉客观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2、请说明文中四个“之”各自的含义。
答 案: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中的“之”①:指代项王的军队。②“是何楚人之②多也!”中的“之”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常骑之”中的“之”③:指代骏马骓。
④“美人和之”中的“之”④:指代项王的歌。
填空题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答 案:非常羡慕
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作题
1、根据要求作文。韩愈的文学主张是“惟陈言之务去”,这里的“陈言”指的是“陈词熟语”,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请以“陈言之务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作文,800字以上。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陈言之务去是说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陈言之务去”这种思想不仅仅可以指写作,也可以将它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转化为“创新”,可分别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国家多个层面进行论证。但是,应注意要联系“陈言”讲“创新”,正确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关系。【经典事例】
1.创新的思维使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苹果手机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
3.2000年美国兴起了网络热,“网络创新”成为时髦。据说这种新经济的效益可以几十倍、几百倍于传统经济,它替代传统经济是早晚的事。于是,网络概念的股票炙手可热、一飞冲天。在这场新潮中,巴菲特持观望态度,于是有人就说巴菲特“过时了”,跟不上时代潮流和市场变化。但他仍然不为所动,坚持看不懂的决不投资。巴菲特一贯坚持传统的价值投资法则,以美国长期国债为贴现率依据,计算一个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能够高于这个无风险的收益,坚守安全边际,决不支付过高的所谓“高增长”的对价。结果历史证明,这个看似有点“老土”的守旧派却战胜了市场,取得了长期优良的投资回报和人们广泛的尊敬。
【名人名言】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3.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
4.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陈国达
5.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洛克菲勒
2、题目:和谐要求:(1)以议论为主;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和谐”指和睦协调,是一种状态,表现在方方面面。写作时,可以选取和谐的任一方面展开,如人与人之间生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等等。【经典事例】
1.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将相和。
2.人与自然的和谐——十面“霾”伏(反面)。
3.人与社会的和谐——感动中国人物、最美“××”。
【名人名言】
1.君子和而不同。——孔子
2.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
3.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4.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罗曼·罗兰
5.雨果曾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简答题
1、阅读小说片段,回答问题:德拉哭了之后,在脸颊上扑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来给吉姆买一件礼物。好几个月来,她省吃俭用,能攒起来的都攒了,可结果只有这一点儿。……
房里两扇窗子中间有一面壁镜。……
她突然从窗口转过身,站到壁镜面前。她的眼睛晶莹明亮,可是她的脸在二十秒钟之内却失色了。她迅速地把头发解开,让它披落下来。
……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
她穿上褐色的旧外套,戴上褐色的旧帽子。她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就飘然走出房门,下楼跑到街上。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的?
(3)这样的描写方法对于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答 案:(1)这段文字揭示了德拉下决心卖头发的一段几经搏斗的心理活动。 (2)作者通过人物的外部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揭示德拉下决心卖头发的心理活动。(3)它不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和表情间接地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让读者从小说主人公的神情和动作这些动态的画面去仔细品味其中的含义,透视人物的心灵。
2、“年青的女郎”的喻义是什么?
答 案:“年青的女郎”的喻义指五四后青春焕发的祖国。36~38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郭沫若的《炉中煤》的阅读理解。作者通过“年青的女郎”这个隐喻,表达了对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的祖国的新认识和新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