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10:52:14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2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每日一练试题11月1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
答 案:错
解 析:错误。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①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②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③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
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答 案:错
解 析:错误。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思想,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向学生灌输知识,完全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讲授法只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注入式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本质区别的。注入式和启发式这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都可以在讲授法中体现。
单选题
1、把儿童比作太阳,强调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答 案:A
2、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答 案:B
解 析:教好书就是搞好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要求教师明确教育目的,全面完成教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良品德的任务。
主观题
1、.教师的威信主要来自学校赋予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力。
答 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的威信包括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教师威信主要来自于信服威信,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教师的威信主要来自学校赋予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力。
答 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的威信包括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教师威信主要来自于信服威信,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填空题
1、()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答 案: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希腊人创造了分科形式的“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
答 案:音乐
论述题
1、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下面是马老师《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摘要: 师:想一想,从古至今,为什么车轮都设计成圆形的? 生:这样可以滚动;这样快;不震荡;光滑…师: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光滑,不震动,跑得快,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如果不是圆的,是三角形的,车轮就会一颠一颠的,走起路来不平稳。 生:四边形好一点,不,五边形更好。生:正多边形,边越多越好。 师:(随着发言出示课件)师:那么究竟要正多少边形来做车轮就会不颠簸了呢? 生:7,8,11,…,13,14,…,100 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想象)是这样吗?边数越来越多…… 生(兴奋地大声说):边数越多,多到无数条,那样的多边形的边就几乎看不到了,角也看不到了,中心点到边和到角顶点的距离都相等了,成了圆形车轮,就不会颠簸了,就平稳了。师:那么什么是圆呢? 师生:在一个平面内,当中心点到边的每个点的距离都相等时,这就是圆。 【问题】马老师在这节课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答 案:马老师在这节课中主要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马老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圆”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然后适时地出示课件,将学生思维中可以滚动的形状按照“三角形一正多边形一圆形”的发展脉络直观地用课件图形一一演示出来,并在演示中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和说明。(2)启发性原则。马老师设置问题情境,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马老师依次拋出“为什么车轮都设计成圆形的?”“为什么圆形的车轮光滑、不震动、跑得快?”“要正多少边形做车轮才会不颠簸?”“什么是圆?”等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点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循序渐进原则。马老师从“为什么车轮都设计成圆形的?”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车轮圆形设计的必然性,进而论证三角形、正多边形都不适合做车轮,渐渐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正多边形边数越多越平稳,最后得出“圆”的定义。可见,马老师是按照学生认知顺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弓丨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圆”。【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列案例,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加以分析。 这是一堂科学课,课程题目为“植物的根如何吸水”。开始上课后,老师很神秘地说:“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观察,看看谁能分析出其中的道理来。”老师说着就拿出了两个瓶子,里边是分别浸泡在清水和盐水里的萝卜,然后老师从液体中拿出萝卜,对同学们说:“这根萝卜是被清水浸泡过的,而这根是被盐水浸泡过的。”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发现: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而泡过盐水的萝卜则变蔫了。老师要求大家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并提示大家,这跟水分的流向有关。于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水了,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水分向萝卜渗透;泡过盐水的萝卜失水了,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小于盐水,水分从萝卜中外渗出来。接着,老师引导大家总结出水的渗透规律:水分总是从浓度小的溶液向浓度大的溶液渗透。植物的根吸水就是因为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里的溶液。教学结束时,老师对实验结论进行了总结,要求大家对“植物的根吸水”的原理整理课堂笔记。最后,老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大家研究一下:学校校园里有几株花出现烧根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处理呢?再进一步思考,盐碱地为什么长不好庄稼?又该如何处理呢?
答 案: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该老师较好地遵循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激发学习动机:老师很神秘地说自己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睁大眼睛好好观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等。(2)感知阶段:老师拿出浸泡在清水和盐水里的萝卜,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区别,使学生对水分的流向、细胞液浓度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3)理解阶段:老师通过提示和引导,使学生明白植物的根吸水的原因,进一步掌握了出水的渗透规律。(4)巩固阶段:老师再次总结结论并要求学生对“植物的根吸水”的原理整理课堂笔记,巩固了所学内容。(5)运用阶段:老师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研究、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