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05日

2024-09-05 11:35:26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0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孤苦零丁”、“天下为公”、“望洋兴叹”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 B:《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礼记·大同》
  • C:《陈情表》、《礼记·大同》、《庄子·秋水》
  • D:《礼记·大同》、《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

答 案:C

解 析:“孤苦零丁”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出自李密的《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出自《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2、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 A:《孟子》
  • B:《庄子》
  • C:《论语》
  • D:《战国策》

答 案:B

解 析:《庄子》又名《南华真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A项,《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活动,及政治、教育、哲学、论理等学说和思想。C项,《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D项,《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历史学名著。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主观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梁惠王曰:“寡人之国也,尽心耳矣!河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于:
焉:
凶:
加:
(2)这段文字在全文论证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梁惠王自认为“尽心”,为何却“民不加多”?  

答 案:(1)于:对于。焉:于是,作兼词用,兼起介词“于”和代词“是”的作用。凶:灾荒。加:更加。 (2)导论,提出问题:“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其“尽心”只是在发生灾荒时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没有彻底实行仁政。

2、作者对黄省三是否同情?

答 案:作者对黄省三是同情的。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填空题

1、《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答 案:女神

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斗转星移,岁月如流,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乡村在变,城市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在这时代的变迁中,人们惊喜着,感叹着,沉思着……
请以“感悟变迁”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时应紧扣题题眼“变迁”。变迁的表象背后有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思想解放等诸多深层次原因。行文之前要给整篇文章确立一个中心论点,可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进行论证。文章要以议论为主,注意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内容充实,论证有力。【经典事例】
1.在默片时代,卓别林不说话,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到了有声片时代,就算是影帝和影后扎堆,倘若只演不说,也会遭遇票房滑铁卢。此一时彼一时也,并非以前的观众好糊弄,后来的观众是刁民。时代一旦演进到了某一步,你让它再倒退到原处去,就千难万难。
2.改革开放之初,“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那个时期的小孩都有过的愿望,食品的供应匮乏更是让人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孩子们分享的零食。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四季衣服变着花样的换,孩子们能吃到外国进口的零食,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城市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有目共睹的是,中国经济规模进入世界前三,公民社会已现雏形,国家与社会正在走向新的关系平衡。
【名人名言】
1.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2.万物皆流变。——怀德海《过程与实在》
3.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柏拉图《泰阿泰德》
4.变化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毕淑敏

2、题目:逆境与顺境要求:(1)以议论为主;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丽整洁。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逆境”和“顺境”是两个相对的状态。“顺境”一般提供更好的条件,而“逆境”更加磨练人的品格。写作可以围绕顺境与逆境对人的影响展开,是顺境对人的发展更有利还是逆境更有利,也可以论述处于这两种环境中人应如何自处,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经典事例】
1.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最后成为著名的作家。
2.诺贝尔,家境富有。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家庭也大力支持他。凭着家庭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他最终在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了极深厚的造诣。
【名人名言】
1.人才由磨炼而成。——蔡锷
2.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培根
3.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长率加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不相干的帽子》
4.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茅盾《蚀·追求》

简答题

1、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1)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这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案:(1)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面以及给作者幼时留下的难忘记忆。 (2)昔日“香市”热闹的景象,属于场面描写,这与下文所描写的今日“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作品的主题。(3)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这也是作者不满于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情绪反映。

2、这段文字是选取什么角度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答 案:选取“背影”为角度。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记叙了父亲送儿子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尤其以父亲送行时的背影为描写内容,侧重表现了真挚动人的父子深情。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