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8月20日

2024-08-20 11:52:01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8月2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民乐作品中,由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刘天华创作的是()

  • A:《昭君出塞》十面埋伏》
  • B:《二泉映月《江河水》
  • C:《病中吟》《听松》
  • D:《良宵》《光明行》

答 案:D

解 析:《良宵》《光明行》是刘天华的代表作品,《良宵》(又名《除夜小唱》)、《光明行》音乐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

2、明代画家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搜尽奇峰”属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  

  • A:艺术理解
  • B:艺术体验
  • C:艺术鉴赏
  • D:艺术表现

答 案:B

3、古代社会书画和诗词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 A:现场表演传播
  • B:展览性传播
  • C:大众传播
  • D:人际传播

答 案:D

解 析: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古代社会书画和诗词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

主观题

1、绘画作品:《游春图》  

答 案:(1)展子虔是我国隋代的一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作为魏晋六朝中国山水画萌芽期和后代之间的艺术传承,《游春图》提供了文字著作以外的画迹明证,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2)这是一幅充满古典贵族的精致辉煌气息的金碧青绿山水图,描绘的是贵族士人在一片春山绿水之间怡然踏青泛游之景。 (3)这幅画的特色首先在于构图置景之境界阔大,气宇轩昂。整个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青山与坡岸对峙开阖,春水自右下向左上流动,右上斜角的景物实则虚之,左下斜角的景物虚则实之,变化有法,带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整个意境中,势若奔趋的山峦无疑是画面主旋律的呈现,而树木的落落点缀则使山峦显得更为峻厚。大片江水的网纹和山间缭绕浮动的白云,更像是音乐中的一片和声,以虚衬实,使主体在丰厚之中透露出无限空灵。画中的点景人物作为点题的描绘,虽然在整个山水氛围中显得那么渺小,但由于运用了衬托手法而使之显得格外醒目,就好像是画龙点睛一样,一下便凸现了游春的主题。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在青绿重色的画面上,还运用了泥金和白粉,并有桃杏和仕女红装等色彩变奏。整体画面色彩金碧辉煌,显得沉厚丰富而又清纯。  

2、绘画艺术:《清明上河图》  

答 案:《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 整个画卷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清明时节的繁荣市井生活风貌。全画内容大体可分三段;卷首部分是郊区的农村风光;中间部分展示了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景象;最后则是城门内外的繁华街景,街道纵横交错,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各式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热闹景象。《清明上河图》为绢本,横卷,长五米多,墨笔淡着色。全卷以全景式构图,笔法严谨精细。整幅长卷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清明上河图》以其内容的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3、电影艺术:《乱世佳人》  

答 案:《乱世佳人》是美国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代表性影片,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 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 影片讲述了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乱世佳人》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死亡、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影片制作精美,场面壮观,是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旷世巨片,是一首人类美好爱情的绝唱,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诸多方面的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历史画卷。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艺术鉴赏流程和审美效应。  

答 案:(1)鉴赏流程;①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及其意义的初步感受。②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③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2)审美效应: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而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2、结合实例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 案:(1)艺术活动是形象性的。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2)艺术活动是情感性的。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3)艺术活动是审美性的。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三个特征。首先,曹雪芹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这些形象,作者展现了自身对客体世界进行把握和认识。其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因此能够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从而深深打动欣赏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逻辑能力,把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处理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最后,《红楼梦》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满足,同时又隐藏着意识形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3、读下面这段话,分析它揭示的是艺术活动中的什么现象。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板桥题画  

答 案: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昧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个部分: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郑板桥画竹的经历先是“眼中之竹”,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画家产生了创作冲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于是在构思中出现了“胸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最终物化为“手中之竹”。“胸中之竹”是经过加工得到的审美意象,不同于真实的“眼中之竹”。在创作“手中之竹”时,艺术内涵得到深化,因此又不同于构思阶段的“胸中之竹”。  

简答题

1、试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并举例说明。  

答 案:艺术作品可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同时,艺术语言又可分为文学性语言、纯艺术语言和综合性语言;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为例。从艺术语言的层面上,它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涂抹在画布上的油画颜料。借助这些物质材料进行制作而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手段和方式,首先抓住人的视觉的是色彩,还有线条,明暗等造型方法一油画的艺术语言。在画布上活现的形象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四川农民在极度的劳累中,端起一只大碗喝水。这是无数历尽艰辛的父辈创业者中的一个,在他的深褐色的满是皱纹的脸上凝集着几代人的苦难、奋斗和期望,也倾注着作者的敬佩与同情。《父亲》给人的印象是特别具体的、难忘的,感受特别深。在接受这一形象时必然引起思考:他是我们的父亲,是我们时代的父亲。他为什么还过着如此简陋的生活?他为什么还能泰然处之?画面感情形象引起的理性思考,让接受者更深地领悟到作品蕴含在深层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内涵,其中有属于西部色彩的中华民族精神。让人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受到一种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感的鼓舞。作品的三个层次是创作者逐层推进的,也是欣赏者需要逐层把握的。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