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11月05日

2022-11-05 11:01:30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2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11月0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 B:席勒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2、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 A:发现
  • B:感受
  • C:表演
  • D:创作

答 案:C

3、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 A:《英雄》
  • B:《命运》
  • C:《合唱》
  • D:《田园》

答 案:C

主观题

1、电影艺术:《黄土地》

答 案:(1)陈凯歌,原名陈皑鸽,1952年8月12日出生,福建长乐人,出生在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他执导的影片《黄土地》于1985年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29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杯导演奖,第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2)《黄土地》故事非常简单,描写的是八路军的一个文化干事到陕北去采风,和当地一户农家短暂的接触。这部电影表现了黄土地上最淳朴的人民最淳朴的生活,有着对人类命运最深沉的思考,以及那种虽然生活在无限苦难中,却从来没有放弃的精神。黄河母亲华育出来的子民,天生就有承担苦雅的力量。(3)天高地阔、气势磅礴的黄土地,浊浪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众多中国象征和风俗民风的描写,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干一身,在土地,民俗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

2、雕塑艺术:《思想者》

答 案:(1)罗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艺术源流的传承者。 (2)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倍,翻铸成铜像,最初命名为《诗人》。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增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又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3)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3、音乐作品:民乐《江河水》。

答 案:(1)《江河水》是源于东北辽南鼓吹乐笙管曲的同名曲牌,初为双管独奏,后被移植改编成二胡独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2)这首乐曲演绎了一个凄凉悲怆的故事:某地有对恩爱夫妻,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忽遭不测死于外城。妻子闻讯,如雷轰顶,在当时与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面对着滔滔河水号啕痛哭、悲愤欲绝。
(3)这首《江河水》时而幽咽呻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柔情倾诉,时而悲恸叹息,顿挫起伏之间似乎要将人间所有无能为力的苦难,全部诉诸那把二胡之中,感染力之强简直叫人肝肠欲断,经过移植改编的二胡曲《江河水》吸取管子演奏的特点,运用了民间的吟、压、滑等揉弦方法,辅以直音(不揉弦)的交替,使乐曲的表现力更加真切感人。《江河水》作为中国民间乐器的经典曲目,曾被用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乐。

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艺术鉴赏的流程。

答 案:艺术鉴赏流程包括三个方面。(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使鉴赏者产生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完成对其意义的初步感受。
(2)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交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审美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

2、结合实例,阐述艺术活动的功能。

答 案:艺术活动的功能主要有:(1)审美认知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2)审美教育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3)审美娱乐功能,指人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使身心得到调节,精神获得愉悦。

3、结合具体艺术作品,阐述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关系。

答 案:(1)艺术再现并不是要艺术创作摒弃表现,它需要艺术家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在这一创作过程中,不能不融入艺术家的情感、认识、理想、愿望。摄影艺术可以说是最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纪实性和逼真性也确实是摄影艺术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但是,从摄影的构图、取景、用光,以至于影调和色调等造型手段上,可以看出摄影艺术家主观意识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艺术的本质来说,它本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就算最真实的纪录片也只是艺术家、作者对现实的一种理解,也渗透着艺术家的主观意识。 (2)艺术表现并不意味着可以拋弃客观和再现(事实上,表现从来就未曾脱离过再现,也就是说,不管意识有多么荒诞,它也只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形式的反映)。音乐或许是最擅长表现的一种艺术,音乐形象是抽象的听觉形象,而不是具象的视觉形象,而声音的特点恰在于传达感情。但是,音乐也并不是与再现因素无关,叙事性的音乐作品比如《梁祝》本身的内容就具有某种再现性。 (3)艺术再现和艺术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老舍的话剧名作《茶馆》中,老舍一方面逼真地再现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另一方面也在全剧中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强烈地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光明的向往,实现了再现和表现的高度统一。

简答题

1、戏剧艺术:《茶馆》

答 案:老舍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三幕话剧《茶馆》是中国话剧的杰作。该剧于1958年在北京首演,焦菊隐、夏淳导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主演。《茶馆》选取北京裕泰大茶馆为场景,描绘了清末、民初和抗战后三个不同时期的情景.以茶馆掌柜工利发为中心的几十个人物在茶馆中的生活片段,展现出旧北平时代更替和社会风俗变迁的历史长卷.揭示了中国旧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规律。该剧以描写人物为主.以“京味”语言活化出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深刻刻画人物心理,表现出内在与外在的多重戏剧冲突。
《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以多个小冲突串联起每一幕的故事情节,以主要人物的命运组织线索,带出故事,贯穿全局,形散神凝;该剧的语言使用极其纯熟、生动。显示出创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与艺术才能。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