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8月08日

2024-08-08 11:53:49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8月0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答 案:对

解 析:(1)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的积极参与是保证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2)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武装斗争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3)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反革命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提供了可能;(4)共产党的领导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答 案:错

解 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资本主义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主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能够参与到反帝反封的革命,因而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官僚资本主义是靠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

  • A: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 B: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
  • C: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
  • D:事物的发展为前提的

答 案:A

解 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2、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

  • A:开始萌芽
  • B:基本形成
  • C:达到成熟
  • D:继续发展

答 案:B

解 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A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B项,1927年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而其中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则是其形成的最主要的标志;C项,1935年到1945年,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D项,1945年到1957年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

多选题

1、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答 案:ABCD

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观题

1、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2、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论述题

1、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理论基础,并说明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答 案:(1)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一方面要求在一切工作或斗争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领导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即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方针、政策,交给群众讨论、执行,并在讨论、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群众意见进行修改,使之逐渐完善。总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按照唯物史观,决定一个政党兴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群众在实践和比较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满足自身利益需求的领路人。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能不断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党或政权,就拥有了坚定的思想基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谁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①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具有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正确意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正确的领导。③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发展。

2、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案:(1)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随心所欲,违背规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通过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要尊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忽视现有条件,忽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大干快上,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能造成严重损失,欲速则不达。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运用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努力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