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7月16日

2024-07-16 11:59:11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7月1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 案:错

解 析:(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来讲,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②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人性是自私的。

答 案:错

解 析:从以下三方面看,“人性是自私的”这一论断是错误的:(1)从人的本质上看,“趋利避害”是生命物质的一种本能,但人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把生命物质的本能说成是人的本性,就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这是错误的。(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看,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没有私有观念;私有制产生后,才产生了私有观念;私有制消灭以后,人的私有观念也将消失。可见,把自私说成人的天生本性并将永恒存在,是不科学的。
(3)从思想方法上看,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也是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如上所述,在没有私有制的社会里,并没有私有观念;即使在私有制社会里,自私也并不是一切人的共性,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公而忘私就是证明。

单选题

1、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观点
  • B:形而上学观点
  • C:不可知论观点
  • D:二元论观点

答 案:B

解 析: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本题中没有运动的物质即否定了物质的运动、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无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的观点,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的观点。

2、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是( )。

  • A: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
  • B: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
  •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D: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答 案:D

解 析: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峰会和外长会议均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两会交错举行,间隔两年。2014年,亚信第四次峰会于5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峰会上,中方将正式接任2014年至2016年亚信主席国,这是中国首次担任亚信主席国。

多选题

1、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2、价值评价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 A:激励作用
  • B:导向作用
  • C:调节作用
  • D:制约作用

答 案:ABD

解 析: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主观题

1、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论述题

1、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 案:(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辩论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内因。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这是外因。(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内因外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途径。

答 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①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 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①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②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③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⑤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⑥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⑦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⑧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
⑩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