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23日

2024-04-23 12:00:20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2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人性是自私的。

答 案:错

解 析:从以下三方面看,“人性是自私的”这一论断是错误的:(1)从人的本质上看,“趋利避害”是生命物质的一种本能,但人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把生命物质的本能说成是人的本性,就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这是错误的。(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看,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没有私有观念;私有制产生后,才产生了私有观念;私有制消灭以后,人的私有观念也将消失。可见,把自私说成人的天生本性并将永恒存在,是不科学的。
(3)从思想方法上看,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也是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如上所述,在没有私有制的社会里,并没有私有观念;即使在私有制社会里,自私也并不是一切人的共性,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公而忘私就是证明。

2、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 案:错

解 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如下:(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使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即发展就是向对立面的转化。(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在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中的作用:①在事物的量变阶段,斗争性推动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积累条件;②在事物的质变阶段,斗争性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统一体瓦解,新统一体形成,完成事物的根本转变。(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单选题

1、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 A:依法治国
  •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 案:C

解 析: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政治制度的某些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自我革新和完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2、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答 案:A

解 析: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A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小看自己所犯的错误,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人生毁于一旦。体现了量的积累,带来了质的改变。BC两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体现的均是联系的观点。D项,蕴含的哲学观点是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被改造的。

多选题

1、中国梦的本质是()

  • A:国家富强
  • B:民族振兴
  • C:人民幸福
  • D:社会和谐

答 案:ABC

解 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 B:意识形态
  • C:地理环境
  • D:人口因素

答 案:ACD

解 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观题

1、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答 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调节“市场失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具体来看:(1)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施的。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等。政府在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要选择相应的经济杠杆来具体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经济杠杆是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以及物质利益相联系的范畴,包括价格、税率、汇率、利率、工资等。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
(3)法律手段,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
(4)必要的行政手段,是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正是由于单一手段在其功能上的局限性,才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成为必要。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

答 案: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战争与革命长期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主题。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能够集中地反映当代社会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战略问题却是和平与发展问题。(1)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内容。”实际上,和平是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发展是南北半球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2)提出这两大主题的目的
①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目的是为了防止新的世界大战,为解决世界局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等策略。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人类面临着战争威胁,因此提倡和平,争取和平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
②发展问题是指更好地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目前,发展问题是事关全人类的、全球性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和发达国家(北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它反映北方发达国家与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如果南北方的不平等关系不解决,就不能建立公平、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是辩证统一关系。世界和平、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和平,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都无法发展。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稳定和整个世界安宁提供了物质保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的和平就会失去基础。
(4)这两大主题的意义
邓小平提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展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这一主题,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