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3月25日

2024-03-25 12:07:01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3月2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答 案:对

解 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个方面,而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主要表现在:(1)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核心。因为有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才有先进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才有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条件;(2)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条件和保证。因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既能为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能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统一,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统一。

2、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答 案:错

解 析: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是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是党的军事路线问题。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的是瓦窑堡会议。(1)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领导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对领导。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极端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瓦窑堡会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西子长县瓦窑堡举行,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单选题

1、质变指的是()。

  • 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
  • B:事物的根本性质变化
  • C:非爆发式飞跃
  • D:事物数量的增减

答 案:B

解 析:质变是指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在质变过程中,事物处于显著变动状态,质变是明显的,突发的,非连续性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

  • A:无产阶级专政
  • B:资产阶级专政
  •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答 案:C

解 析: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其中提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在内的联合专政。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答 案:ABCD

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主观题

1、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论述题

1、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试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在个人成长中必须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

答 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个人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个人成长的过程也体现着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一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就是个人成长中的质变。但这一质变的发生是以量变的积累为基础的,需要个人长期学习、反复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苦干。

2、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试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 案: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浩荡的脉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解决一系列世界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树立了鲜明旗帜。这一科学理念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为各国超越冷战思维探索对话合作新模式、共谋和平发展新未来擘画了美好蓝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