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1:48:55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3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含义是相同的。
答 案:错
解 析: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在于:①两者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前者是对一切物质表现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后者是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等的认识。②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它是绝对的,不会被推翻的;后者是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的认识,它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故而是可变的,具有相对性。(2)联系在于:前者对后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后者为前者提供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证明。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 案:对
解 析:这句话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时使用的。“观念的东西”就是意识,该句意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这一论断表明:(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反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单选题
1、社会存在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以及()
答 案:A
解 析: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活动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2、在邓小平理论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的是()。
答 案:A
解 析: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多选题
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答 案:ABD
解 析: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2、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主观题
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2、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 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这就使得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领导,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这样就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们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以说,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2、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 案:(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辩论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内因。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这是外因。(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内因外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