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1 10:48:27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2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10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答 案:C
2、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3、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答 案:C
主观题
1、绘画作品:《洛神赋图》。
答 案:(1)作者顾恺之,字长康,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洛神赋图》为顾恺之观三国曹魏时著名文人曹植所写的《洛神赋》有感而画的,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多卷,皆绢本设色。它是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之一。 (2)画面从曹植在洛水见到洛神开始,到洛神飘然而去为止,缠绵悱恻,若即若离,交织着如怨如慕、如梦如幻的欢乐和惆怅、向往和失落、憧憬和怀念。虽然画中的人物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中多次出现,但是由于整个画面的组合随着情节的发展有首有尾,主要人物随着赋中寓意的铺陈重复出现,将时间和空间连成一片,画面和谐统一。 (3)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画家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营造了原赋中的意境氛围,出色地完成了从文学艺术到造型艺术的转换。整个画面构思布局非常奇特,人物的刻画细腻生动。画卷中的人物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山水起伏,林木掩映,逐一地展现出不同的意态、情节。画家行笔流畅劲利而又富有韵律感,用于表现丝质的衣裙,十分得体;在勾勒人物的面容时,能于细处求工,精密而圆熟。
2、音乐艺术:民歌《茉莉花》
答 案:《茉莉花》是流行于全国的汉族民歌,历史悠久,有多种名称,如《鲜花调》《双叠翠》《叠断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各地的曲调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有特点:河北南皮的曲调音程含有变化音,上下四五度和六度以上的大跳较多,具有高亢的特点;东北的曲凋中有较多的下滑音,带有诙谐的情趣;江苏的曲凋委婉柔美,流行地区最广。该民歌曲调细腻优美,其中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词连成一气,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轻盈活泼的感觉。《茉莉花》后由艺人用为曲牌,往往穿插在各种民间歌舞套曲和大型杂剧之中,用它演唱带有人物情节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3、绘画作品:《游春图》。
答 案:(1)展于虔是我国隋代的一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作为魏晋六朝中国山水画萌芽期和后代之间的艺术传承,《游春图》提供了文字著作以外的画迹明证,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2)这是一幅充满古典贵族的精致辉煌气息的金碧青绿山水图,措绘的是贵族士人在一片春山绿水之间怡然踏青泛游之景。
(3)这幅画的特色首先在于构图置景之境界阔大,气字轩昂。整个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青山与坡岸对峙开阖,春水自右下向左上流动,右上斜角的景物实则虚之,左下斜角的景物虚则实之,变化有法,带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整个意境中,势若奔趋的山峦无疑是画面主旋律的呈现,而树木的落落点缀则使山峦显得更为峻厚,大片江水的网纹和山间缭绕浮动的白云,更像是音乐中的一片和声,以虚衬实,使主体在丰厚之中透露出无限空灵。画中的点景人物作为点题的描绘,虽然在整个山水氛围中显得那么渺小,但由于运用了村托手法而使之是得格外醒目,就好像是画龙点睛一样,一下便凸现了游春的主题。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在青绿重色的画面上,还运用了泥金和白粉,并有桃杏和仕女红装等色彩变奏,整体画面色彩金碧辉煌,显得沉厚丰富而又清纯。
论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艺术典型。
答 案:(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3)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他是中国南方农村无数破产农民中的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盲目自大却又自轻自贱,蛮横霸道却又儒弱胆小,渴望革新却又狭隘守旧。鲁迅用许多情节塑造出了这一个活灵活现的独特个体。阿Q这种心理超越了阿Q个人,成为整个民族心理的象征,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是人们不断欺骗自己来获得虚幻满足,从而忍受压迫的奴隶心理。不仅阿Q是这样,他身边的人无论是贫民还是地主也都如此,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体系。故事发生在清末一个封闭落后的农村,这一时代和地点也非常典型。一方面,它是具体的一个村落和一段时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村民,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缩影,代表了大多数未曾觉悟的国民。典型环境与阿Q这一典型形象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的国民性,对我们了解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有极大的帮助。
2、结合例证阐述艺术作品的构成。
答 案:艺术作品的构成是:(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换,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人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例:老舍的话剧名作《茶馆》完美地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首先,《茶馆》的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生活,表达批判的主题;形式上,老舍设置了不同年代的三幕来集中表现最黑暗的三个时期非常自然地展开事件,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次,老舍创作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寄托
了不同的情感倾向,同时通过这些形象,揭示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体现出作者的理性分析判断能力,这正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结果。老舍一方面逼真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一幕幕情景,另一方面也在全剧中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强烈地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光明的向往,实现了再现和表现的高度统一。
3、结合实际,分析艺术批评的基本功能。
答 案:从总体上说,艺术批评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简答题
1、电视艺术:《围城》
答 案:电视连续剧《围城》改编自钱钟书的同名长篇小说,共10集,导演黄蜀芹,1990年首播。该剧以中国20世纪30年代留学生方鸿渐归国后的恋爱和生活为线索,真实地再现了抗战时期上海及后方的生活景观和时代氛围。作品以细腻的手法生动刻画了抗战期间从沿海城市迁徙到后方的一批知识分子形象,传达了人生如围城的哲思,反映了当时后方知识分子失落、空虚的精神生活和难以突破的生存困境。
该剧充分体现《围城》原著的特色,贯穿隐喻与反讽的手法,坚持幽默与调侃的基调。使用冷静旁观的摄像视角去表现人物和事件,以平静而富有哲理的旁白,成功地展示了时代特色及其人物的生存状态。众多优秀演员出色地演绎了剧中人物的命运及其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