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16日

2024-01-16 11:55:15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1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

答 案:对

解 析:(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2)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1952年,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答 案:错

解 析: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1)知识或认识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所有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我们应该对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知识的两种来源,但人们不可能事事都依靠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但是归根结底,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因此,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实践结合起来:①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验的同时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发展。

单选题

1、2022 年 6月 17 日,我国举行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A:辽宁舰
  • B:山东舰
  • C:福建舰
  • D:广东舰

答 案:C

2、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 )。

  • A:1978年
  • B:1980年
  • C:1992年
  • D:1995年

答 案:C

解 析: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答 案:ABCD

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

  • A:民主集中制建设
  • B: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C:干部队伍建设
  • D:党员队伍建设

答 案:ABCD

解 析: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主观题

1、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2、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论述题

1、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案:(1)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随心所欲,违背规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通过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要尊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忽视现有条件,忽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大干快上,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能造成严重损失,欲速则不达。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运用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努力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2、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 案:(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辩论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内因。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这是外因。(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内因外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