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06日

2024-01-06 11:56:40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0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从性质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 案:错

解 析:(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2)应当看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的阵线上说,不再属于旧的、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不能以此推断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为社会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革命的形态决定的,况且中国没有建立过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人民群众指的是进步阶级。

答 案:错

解 析:(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是劳动人民。这一范畴既有自己量的规定性,也有自己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社会力量。(2)人民群众包括某些对社会发展起进步作用的非劳动阶级、阶层和集团。剥削阶级在一定限度的历史时期内是革命者,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但不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它的内涵应该由特定的社会形态、特定的历史发展来确定。

单选题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

  • A:上海自贸区建设
  • B: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 C: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 D:环渤海经济带建设

答 案:C

解 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下列各项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 C: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 D:本质和现象的观点

答 案:A

解 析:世界的普遍联系和世界的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多选题

1、中国梦的本质是()

  • A:国家富强
  • B:民族振兴
  • C:人民幸福
  • D:社会和谐

答 案:ABC

解 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 A:尊重自然
  • B:顺应自然
  • C:保护自然
  • D:改造自然

答 案:ABC

解 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主观题

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2、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 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这就使得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领导,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这样就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们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以说,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答 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调节“市场失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具体来看:(1)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施的。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等。政府在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要选择相应的经济杠杆来具体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经济杠杆是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以及物质利益相联系的范畴,包括价格、税率、汇率、利率、工资等。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
(3)法律手段,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
(4)必要的行政手段,是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正是由于单一手段在其功能上的局限性,才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成为必要。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