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4月1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关于尼罗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尼罗河的主要水源来自于青尼罗河
- B:尼罗河三角洲肥沃的土壤,来自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 C:尼罗河是非洲水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 D:尼罗河的河水有的流入地中海,有的流入红海
答 案:B
2、清朝设置驻藏大臣是在()。
- A:顺治年间
- B:康熙年间
- C:雍正年间
- D:乾隆年间
答 案:C
3、西汉的中央集权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A:中央机构
- B:地方制度
- C:皇帝权力
- D:思想文化建设
答 案:D
4、黄河输沙量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 A:黄河下游洪水威胁消除
- B:黄河三角洲扩张速度减缓
- C:黄河下游断流
- D: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位升高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流域治理相关知识。读表可知,近年来黄河输沙量持续减少,则下游“地上河”泥沙淤积减少,洪涝灾害减轻,但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不能完全消除;黄河输沙量减少,则进入入海口的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扩张的速度减缓;输沙量减少不会导致径流量减少,不会导致黄河下游断流;输沙量的变化对黄河三角洲的地下水位没有影响。
5、从气候特征角度考虑,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自然灾害少
- B:雨热同期
- C: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
- D:气温高,复种指数高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我国东部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特点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的季节,年际变化也大,雨热同期,多气象灾害。这一背景中适合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当属雨热同期;A、C两项表述与实际不符;D项则明显有地域的限制,不能以偏概全作为“我国”的气候特征。只有B项正确。
主观题
1、清朝前期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答 案: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1690年,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进军内蒙古。康熙帝带兵在乌兰布通打败噶尔丹的军队;1696年,在昭莫多再败噶尔丹。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2)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18世纪中期,天山南路的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镇压。平叛后,清政府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须经中央政权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
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材料二,周有天下,裂土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和伤尊,下堂而迎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臣之心……周之败瑞,其在于此矣。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一游,摄之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太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主要评论的是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周之败瑞,其在于此矣”指什么?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分析评述对导致“周之败瑞”的根本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
(3)材料三中,对秦亡原因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 案:(1)西周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 (2)指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割据、分裂和混乱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统一。“周之败瑞”的根本问题的看法正确。 (3)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导致民怨沸腾造成的,与郡县制无关。
3、材料一“政策设计人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的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是同经济失调做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运动正要钻这个空子。”《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1945年5月) 材料二 我们应该尽其可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符合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美国某国务卿的演说(1947年6月)
回答:
(1)美国上述政策的名称通称什么?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美国实施上述政策的目的。
(3)这一政策的实施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案:(1)马歇尔计划。 (2)在欧洲扩张势力,对苏联实行冷战。 (3)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西欧度过了经济困难时期,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
4、中国共产党八大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简述会议的主要内容。
答 案:(1)1956年,在北京召开。(2)①大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②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制度,发扬民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③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④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5、读图4,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西气东输线路依次(自西向东)经过()、()、()、()、()、()等6个省区。
(2)图中①—②—③自然植被类型呈现()—荒漠草原—()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3)关于图中③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答 案:(1)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2)草原、荒漠、水分
(3)C
(4)水土流失、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破碎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稀疏。
(5)有利影响:对东部地区,可以减轻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