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12日

2025-03-12 12:20:54 来源:勒克斯教育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Scan me!

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1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潢、决择、殚精竭力、殉私舞弊 
  • B:融洽、流览、提纲挈领、寸草春辉 
  • C:赡养、诙谐、汪洋恣肆、史无前例 
  • D:严峻、部置、旁征博引、励精图治

答 案:C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______。
③每天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______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 A:误解、甄别、周游 
  • B:曲解、鉴别、漫游
  • C:误解、鉴别、漫游 
  • D:曲解、甄别、周游

答 案:A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地震前的异常行为的是()。  

  • A:唐山大地震前,7月25日上午10时许,20余人目睹黄鼠狼成群结队从村北一堵古墙里跑出来,向村里大转移。
  • B:7月26日27日,这批黄鼬又从村里向村外树林里转移。
  • C:丰南县稻地村一妇女在大地震时受重伤,临终前诉说,7月27日晚上孩子见到院内老鼠乱跑。
  • D:1976年松潘7.2级地震,与汶川同属于龙门山地震带。但是松潘地震前,动物异常等宏观前兆现象,在空间展布上,沿龙门山断裂带“三起三落”,逐步向震中迁移。

答 案:D

主观题

1、你如何评价这个年轻人?  

答 案:这个年轻人是一个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去追问生之意义的人。

2、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如李白(701—762)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1037—1101)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作者认为,中外优秀的文字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是因为它们:
(答案不超过20字,尽量用文中现成的话)  

答 案:能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的情感。  

3、开头两句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三、四两句,一个弃”字,表现了孟浩然怎样的感情。

答 案:开头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无限敬仰之情。一个“弃”字,把孟浩然对于效力朝廷和归隐山林的态度强烈地对立起来,表达了对封建王朝的厌弃。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作文略

2、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给自己化妆,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根据所给材料。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 案:请自行作答

3、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答 案:请自行作答。  

简答题

1、“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  

答 案:(1)“云霓”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文章中是指大旱时多次出现带给人们希望最终被人们识破的云彩,也是全文线索。 (2)《云霓》是书及书中一幅画的名字,而本文是给书所写的序言。 (3)虽然云霓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也使人们抛掉了幻想,但云霓就像作者的创作一样,用美好的形态给在苦痛中挣扎的、几近绝望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安慰和勉励。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也希望以反映民间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创作。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5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
用户服务协议与隐私政策

感谢您信任并使用聚题库系统。我们深知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您的个人权益,在使用产品前请充分阅读并理解《用户服务协议》《隐私协议》


长沙聚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聚优”)在此特别提醒您在使用相关服务前,请认真阅读协议条款内容,确保您充分理解协议中各条款,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法律适用和管辖的条款,以及开通或使用某项服务的单独协议,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如你未满18周岁,请在法定监护人陪同下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协议,并征得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后使用“聚题库”软件及相关服务。除非您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您无权注册、登录或使用本协议所涉服务。


隐私权政策适用我们提供的软件、网站、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电脑、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本隐私权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我们会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收集这些数据、会利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保护这些数据。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您行使个人权利及保护您的个人信息至关重要,请您在使用我们产品或服务前务必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本政策。

不同意
同意

需要获得您的同意后才能使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