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11:18:47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2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1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而且由于林 内、林外的气温差,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而在冬季,由于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大,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小,____,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___。 ①能够降低皮肤的温度②气温要比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高一些 ③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 ④可以形成对流的微风 ⑤空气流动大、散热快
答 案:C
解 析:“不仅”和“而且”搭配,所以“③”填在第一个空。首句提到树木可减少辐射热,故最后一句应为总结句,选②,运用排除法,故答案选C。
2、第三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能说明该推断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作者根据彩陶上精巧的绘画推出,应该有柔软性的笔。并由此推出,“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并指出彩陶的花纹不是字。
3、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屡试不爽”的意思是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显然不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可改为“屡屡发生”。
多选题
1、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A项应为可能;B项增至应改为增加;C项未指出仅在航天领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 案:D
解 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应试指导:A项重复累赘,删去“的误区”;B项“与否”与“苛求”前后不照应;C项搭配不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是“道路”,应将“道路”换作“途径”、“方向”等。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 A项中“幅射”的“幅”应改为“辐”,“不付众望’’的“付”应改为“负”。B项中“砥励”的“励”应改为“砺”,“一愁莫展”的“愁”应改为“筹”。C项中“挑畔”的“畔”应改为“衅”。
主观题
1、从第二段的描写来看,哪些物品显示出祖父的“教书先生的气质”?
答 案:①一身规矩的中山装②口袋里总会插着一支钢笔③宛如精致艺术品的油纸伞。(意思对即可)
2、“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
答 案:“打捞”在句中正好与“人海”相呼应,既可使人联想到大海捞“人”的不易,又十分形象。
3、将文中加括号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联系这些语句的内容,说说胡国被消灭留下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 案:翻译:从前郑武公想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以此来使他心情愉快。 胡国君主听说了此事,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经验教训:遇事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假象蒙骗。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古人的这些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要求内容符合题意,突出重点,内容充实,字迹工整,有文采、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