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 12:15:54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成考高起点《史地综合》每日一练试题08月1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科学”两大口号的是()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口号的提出者。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书,首先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
2、一年中多数时段,留尼汪岛受()。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读图可知,留尼汪岛地处20°S~22°S之间,一年中多数时段受东南信风带控制。
3、甲—乙一丙沿线的温度变化状况是()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甲海域的温度为18℃~22℃,乙海域的温度为26℃~30℃,丙海域的温度为22℃~26℃,则甲—乙一丙沿线的温度变化状况为先升后降。
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理解列宁所说,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经济政策主要措施在政治意义方面的理解。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关键的一点就是放松对农民的束缚,通过经济上的交流,在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城市与农村之间架起桥梁。正是由于实行了粮食税,农民可以自由处理多余产品,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拥护苏维埃政权,从而巩固工农联盟。A项和D项是稍后实行的政策,并且主要适用于城市居民和工业领域,与农民关系不大;与列宁此话意思不符。B项不是这时在苏俄实行的政策。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答 案:D
主观题
1、回答问题。简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 案:主要内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巩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是我国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有力武器。
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 案:(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 (3)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请把图2.7.2中用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 A______国家;B______国家;C______岛;D______城市;E______城市;F______岭;G______河。
答 案: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悉尼;堪培拉;大分水;墨累
4、请把图2.7.2中用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 A______国家;B______国家;C______岛;D______城市;E______城市;F______岭;G______河。
答 案: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悉尼;堪培拉;大分水;墨累
5、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1938年9月27日广播讲话
材料二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可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不能姑息残忍的行为……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能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同纳粹有和平。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1)材料一中的“邻邦”和“小国”各指谁?张伯伦所说牺牲了“小国”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帝国”是否达到了目的?
(2)材料二中所说“姑息纳粹”、“彻底投降”的最典型的史实各是什么?根据这些史实对英法对德国的政策进行简单评论。
答 案:(1)“邻邦”是指德国,“小国”是指捷克斯洛伐克;牺牲“小国”以使英国避免战争,但并没有达到目的,英国最终卷入战争。 (2)1939年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和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成立傀儡政权。英法对德政策总想使自己远离战火,但最终害人害己;在侵略势力面前,只有团结抵抗才能制止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