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12:25:23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1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第三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能说明该推断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根据彩陶上精巧的绘画推出,应该有柔软性的笔,并由此推出,“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并指出彩陶的花纹不是字。
2、填入下面括号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海面上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击着灯塔下的石矾。
①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②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③以至完全寂静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⑤像森林呼啸
答 案:D
解 析:根据“有时”的前后呼应,“以至”“继而”“再后来”等,所提示的顺序,可推出选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 案:C
解 析:A项逻辑顺序错误,应将“健全”与“建立”互换位置;B项“粉煤燃烧”后应加“技术”;D项应先说外观漂亮,后说“价格实惠”,以与最后的分句保持连贯。
主观题
1、从第四段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答 案:呼唤当代文艺家追求文艺深度。
2、诗歌前两联是如何与诗题相关联的?
答 案:诗人通过所闻所见,展现出一幅自然而清幽的画面: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却未听到钟声。首联写入山所见,点出访士诗题。颔联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又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直达主题。
3、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答 案:尾联表达了诗人寻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失落。诗人以问讯的方式,侧面描写“不遇”的事实,又以再三倚松寄写内心惆怅,笔势迂回,感情流转,令人回味无穷。
写作题
1、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 案:略
2、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作文略
简答题
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
答 案:作者从久不落雨、骄阳暴晒、河塘干涸、野草枯黄等自然现象写起,表现大旱的情形,表现了干旱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渲染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惶恐焦虑的心态,抓住了读者的心,为后文云霓出现时的惊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后文大热和大旱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