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2:17:19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1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答 案:B
解 析:A项“卑恭屈膝”的正确写法是“卑躬屈膝”,C项“病入膏盲〞的正确写法是“病入膏肓”;D项“直接了当”的正确写法是“直截了当”。
2、填入下面括号处,与上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澄澈的,()
答 案:B
解 析:把题干所给的词语跟选项比照着读,可看出“凌空飘逸”是写瀑布的形,“汪汪一碧”是写深潭的色,“晶莹澄澈”是写琼浆的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答 案:A
解 析:B项“靡费”中“靡”读“mí”,其他字读“mǐ”;C项“落枕”中“落”读“lào”,“丢三落四”中“落”读“là”,“失魂落魄”的“落”读“luò”;D项“鲜明”中“鲜”的正确读音是“xiān”,其他加点字读“xiǎn”。
主观题
1、第一段括号中的句子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伟大两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
答 案:(1)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2)伟人是丰富的单纯,庸人是贫乏的复杂。
2、第一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论证法和()论证法。
答 案:举例;引用
3、第三段中,作者认为“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是指什么?
答 案:文艺具有与人类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
写作题
1、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 案:略
2、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古人的这些教诲对于我们如何与人相处仍具有指导意义。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以“我与我朋友共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与朋友共成长:古训在今日的指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古训虽然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成长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我的学习生活经历,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古训的深刻智慧。在我的学习旅程中,我结交了许多朋友。有些朋友在学习上擅长,成绩优秀,而另一些朋友则可能需要一些帮助和引导。正如古训所言,我选择向那些善于学习的朋友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知识和方法。与他们相处,我不仅学到了学习的技巧,还受到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我更好的进取心。然而,人际关系中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顺利的。在与某些朋友相处时,我也意识到了古训的另一个重要教诲。有时候,我们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些不足或错误,但正如古训所说,我们应该选择从中改进和学习。我曾有一个朋友在某个方面有些缺点,但我并没有因此疏远他,而是选择与他进行沟通,帮助他克服问题,一起共同进步。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帮助了他,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责任感。古训中的“士有谗友则身不离于今”也深刻启示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识别和避免那些不真诚、阻碍成长的人。在与朋友共成长的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虚伪的“朋友”,他们在背后诋毁他人,或者试图引导我远离正道。通过警觉性的提醒,我学会了辨别这些不良影响,并主动选择与他们保持距离,保护自己的成长空间。古训所包含的智慧跨越了时空,依然指引着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成长。通过与不同类型的朋友交往,我意识到近墨者黑的警示,也体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智慧。与朋友们的共同成长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在今天的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古训中汲取智慧,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成长之路更加明晰。(字数:约620字)
简答题
1、文章后半段,作者交织在哪两种情感之间,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答 案:(1)交织在“为国尽忠”与“为家尽孝”两种情感中。(2)作者选择离开家人,只身投入抗战事业,将母亲传给的优良品质发挥在国家更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