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07日

2024-04-07 12:24:42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0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第三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能说明该推断的一项是()

  •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但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己用顾料和柔软性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答 案:D

解 析: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根据彩陶上精巧的绘画推出,应该有柔软性的笔,并由此推出,“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并指出彩陶的花纹不是字。

2、依次填入句中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浓郁而亲切的()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 A:风格;风俗;风光;情调
  • B:风采;风物;风俗;格调
  • C:风格;风土;风情;格调
  • D:风貌;风俗;风景;情调

答 案:C

解 析:此类试题可以用“定位排除法”来做。“风格”“风俗”“风光”“风采”“风物”“风土”“风情”“风貌”“风景”都只是一宇之差,但意义都大不相同。“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写作作风。“风俗”表特定区城、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风光”指风景、景物或名胜风景。“风采”指美好的仪表举止、神采。“风物”指一个地方特有的风光景物。“风土”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风情”指风土人情。“风貌”的意思是风采、特征与外貌。“风景"指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格调”指的是作品的艺术风格。“情调”指情趣格调。所以应选C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增强社会各方面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国家将健全并建立药品市场价格监测管理制度。
  • B:目前用于工业煤代油的燃烧技术,主要有水煤浆技术、煤气化技术和粉煤燃烧。
  • C:在中华恐龙公园内,设计者充分运用声光、影视成像、卡通动画、多媒体网络等展示手段,将“博物馆”与“游乐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D:春节期间,上海的蔬菜礼品篮不仅价格实惠,外观也很漂亮,一般在10元至20元之间。

答 案:C

解 析:A项逻辑顺序错误,应将“健全”与“建立”互换位置;B项“粉煤燃烧”后应加“技术”;D项应先说外观漂亮,后说“价格实惠”,以与最后的分句保持连贯。

主观题

1、作者认为王義之书法艺术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原句)

答 案: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第一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论证法和()论证法。

答 案:举例;引用

3、第二段中,“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是指什么?

答 案:文艺强烈表达出的人类在异化世界中对于自身本质的完善,对于特定时代自身困境的思索与解脱。

写作题

1、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2、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 案:略

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的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带给人们很多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 [说明]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 二等以上的分数。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简答题

1、文章后半段,作者交织在哪两种情感之间,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答 案:(1)交织在“为国尽忠”与“为家尽孝”两种情感中。(2)作者选择离开家人,只身投入抗战事业,将母亲传给的优良品质发挥在国家更需要的地方。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