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1 11:29:09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2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1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而且由于林 内、林外的气温差,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而在冬季,由于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大,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小,____,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___。 ①能够降低皮肤的温度②气温要比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高一些 ③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 ④可以形成对流的微风 ⑤空气流动大、散热快
答 案:C
解 析:“不仅”和“而且”搭配,所以“③”填在第一个空。首句提到树木可减少辐射热,故最后一句应为总结句,选②,运用排除法,故答案选C。
2、填入下面文字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创业者与资本来说,在商业()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线下服务,尤其是向用户提供良好(),否则辛苦抢占的()有可能得而复失。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了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第二个横线处应该是“体验”,故排除A、C两项,第三个横线处“抢占”和“先机”搭配,故答案选B。
3、对第四、五两段文字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了理解段落主要内容的能力。原文第五段“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并没有说“废弃的维管束如果太多,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故C项错误。
多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 A项中“幅射”的“幅”应改为“辐”,“不付众望’’的“付”应改为“负”。B项中“砥励”的“励”应改为“砺”,“一愁莫展”的“愁”应改为“筹”。C项中“挑畔”的“畔”应改为“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 案:D
解 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应试指导:A项重复累赘,删去“的误区”;B项“与否”与“苛求”前后不照应;C项搭配不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是“道路”,应将“道路”换作“途径”、“方向”等。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D
解 析:A项应为可能;B项增至应改为增加;C项未指出仅在航天领域。
主观题
1、文中写道:“他们像一只巨手,把村庄举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举起来,为村民的情绪寻找适当的位置。”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答 案:吹鼓手奏出的乐声感染了整个村庄,乐声的喜庆高昂或压抑悲痛感染着村民的情绪。乐声喜庆高昂,村民的情绪也变得喜悦起来;乐声压抑悲痛,村民的情绪也会变得悲伤起来。(意思对即可)
2、从全诗看,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案:诗人抚今忆昔,既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慨叹。
3、问题:
(1)在第一段中,两位老人是怎样各自描述胡杨的?作者为什么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地点和老人的年龄?(6分)
(2)第二段中所说的“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指的是什么?这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3)第一段开头和第二段结尾都提到了“遗忘”,这两种“遗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内涵。(6分)
(4)第三段写胡杨林的盛衰,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最大感动”?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有什么深意?(7分)
答 案:(1)热合曼老人引用民间谚语(俚语),描述胡杨顽强的生命力(2分);亚生老人引用民间称谓,描述胡杨一树之上三种奇特的叶子(2分);作者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地点和老人的年龄,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也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基调(2分)。(意思对即可)(2)“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即指热合曼和亚生两位老人(1分);这里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两位老人比喻为“水滴”,表明罗布人的生存和水息息相关,也暗示了曾经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走向了衰亡的尽头(4分)。(意思对即可)
(3)这两处“遗忘”相同之处:都是因为楼兰文明的衰落而产生的“遗忘”(1分);不同之处:前者是集体的“遗忘”,后者是个体的“遗忘”(1分);前者的“遗忘”与楼兰文明的衰落同步,表现为缓慢的客观衰减(2分);后者的“遗忘”在楼兰文明衰落之后,表现出不堪重负.不忍回顾的悲壮(2分)。(意思对即可)
(4)第三段写胡杨的盛衰,象征了楼兰文明的盛衰(2分);作者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最大感动”,是因为这里曾经“遮天蔽日的胡杨林”大片死亡的场景刺激了他,也让他感受到文明衰败的惨烈(2分);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是对曾经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胡杨林的追忆(1分),也是对曾经极为繁华的楼兰绿洲文明的缅怀(2分)。(意思对即可)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就读书方法展开讨论。有的同学支持东晋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态度,认为读书要关注和把握内容要领;有的同学支持南宋朱熹“熟读精思”的方法,认为读书应该更加重视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对此,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思考,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 [说明]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 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