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初级经济师《初级金融专业》每日一练试题12月2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初级经济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在费雪方程式MV=PT中,T指的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 B:商品交易的价值量
- C:商品交易的数量
- D:国内生产总值
答 案:C
解 析: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数;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实际交易数量。所以应该选择C。
2、“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这种观点是()。
- A:资本生产力论
- B:利息时差论
- C:灵活偏好论
- D:利息报酬论
答 案:C
解 析:利息报酬论,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资本生产力论,认为借贷资本的利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险性利息,二是纯利息。风险性利息是贷者借出货币后,因需要承担一定风险而获得的报酬。利息是指纯利息,即“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借用劳动力所付出的代价是工资,借用土地所付出的代价是地租,借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利息。节欲等待论,强调资本是储蓄形成的,而增加储蓄就要减少目前消费。利息时差论,认为利息的产生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同一等量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把商品分为“现在财货”和“将来财货”。灵活偏好论,也称流动偏好论,认为利息就是资本所有者放弃货币灵活偏好控制权的报酬。
3、该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是()。
- A:2.21%
- B:2.53%
- C:3.83%
- D:4.39%
答 案:C
解 析:该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3.8÷360=3.83%。
4、根据2011年7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贷款拨备率的基本标准为()。
- A:1.5%~2.5%
- B:4%
- C:100%
- D:120%~150%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信用风险监测指标。贷款拨备率的基本标准为1.5%~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20%~150%。掌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管理”知识点。贷款拨备率的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5、CDs是由()于1961年首创。
- A:中国人民银行
- B:日本住友银行
- C:英格兰银行
- D:美国花旗银行
答 案:D
解 析:转让大额存单CDs是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创的一种金融工具。
多选题
1、下列金融市场中,属于资本市场的有()。
- A:证券回购市场
- B:债券市场
- C:股票市场
- D: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 E:可转换债券市场
答 案:BCDE
解 析:广义上,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证券市场和银行的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的交易对象主要为:①股票;②债券;③证券投资基金;④可转换债券。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
- A:客户存款
- B:投资类资产
- C:现金资产
- D:信用贷款
- E:同业拆入资金
答 案:BCD
解 析: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资产、信贷资产和投资类资产。A客户存款、E同业拆入资金,都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故答案:选BCD。
3、下列财政收支状况,会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是()。
- A:加强税收征管
- B:财政向银行借款
- C:国库透支银行信贷资金
- D:城乡居民购买国债
- E: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
答 案:BCE
解 析:BC两项属于扩张银行信用的方法,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E项,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即用银行信贷资金弥补了财政赤字,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AD两项都只是一部分原有货币供应量的等量转移,不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4、关于利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利息产生的基础是信用关系
- B:利息服务于社会再生产过程
- C:利息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 D:利息是实现社会财富初次分配的工具
- E:利息的性质取决于利息的来源
答 案:ABCE
解 析:A选项,信用关系是利息产生的基础,描述正确;B选项,利息来源和服务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描述正确;CD选项,利息是劳动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C描述正确,D描述错误;E选项,利息的性质取决于利息的来源,描述正确。所以选择ABCE。
5、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性”原则为()。
- A:流动性原则
- B:及时性原则
- C:盈利性原则
- D:有效性原则
- E:安全性原则
答 案:ACE
解 析:在商业银行的长期经营实践活动中,各国的商业银行已经普遍认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原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