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每日一练试题01月1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初级经济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在数据的分组中,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
答 案:D
解 析:组限是组与组之间的界限,或者说是每组观察值变化的范围。组限有上限与下限之分,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组距;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 A:价值和社会价值
- B:社会价值和交换价值
- C:价值和使用价值
- D: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关于征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征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B:征信活动不能收集个人信息
- C:征信活动只收集信息,不得提供信用报告
- D:征信活动不能收集企业信息
答 案:A
解 析:征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正确。 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故BCD错误。
4、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B: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答 案:B
解 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社会分工产生于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5、关于普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普查是一次性的
- B: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
- C:普查的适用范围比较窄
- D:普查一般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答 案:A
解 析:普查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选项A错误。
多选题
1、非全面调查有()。
- A:普查
- B:重点调查
- C:非全面统计报告
- D:抽样调查
- E:典型调查
答 案:BCDE
解 析: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非全面统计报表等。
2、下列选项中,不适用行政拘留的对象有( )。
- A:孕妇
- B:精神病患者
- C:企业法人
- D:哺乳自己1周岁以内的婴儿的妇女
- E:不满15岁的公民
答 案:ABCD
解 析:在适用对象上,一般只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自然人,但不适用于精神病患者、不满14岁的公民以及孕妇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一周岁以内的婴儿的妇女,同时也不适用于我国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3、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 )。
- A:抽象行政行为
- B:羁束行政行为
- C:要式行政行为
- D:单方行政行为
- E:具体行政行为
答 案:AE
解 析: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并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可以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4、法院对仲裁活动的协助主要包括( )。
- A:人身保全
- B:行政保全
- C: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 D:证据保全
- E:财产保全
答 案:CDE
解 析:法院对仲裁活动的协助主要表现在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和强制执行仲裁裁决等方面。
5、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 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
- C:无法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够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 E: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够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答 案:ABDE
解 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就城乡分别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也可就全社会编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错误.。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