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2年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每日一练试题09月1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初级经济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2012年某地区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利润情况如下:

该地区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总额为()万元。
答 案:B
解 析:本题应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该地区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总额=(2500*2+3500*8+4500*2)/(2+8+2)=3500(万元)。
2、按所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统计指数分为()
-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 B: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 D: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统计指数的分类。按计入指数的项目不同,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3、在工作结束后,对工作的结果进行检查,鉴别和处理的控制过程称为()。
答 案:A
解 析: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在工作结束后,对工作的结果进行检查、鉴别和处理的控制。【说明】该考点涉及的知识点教材已删除。
4、下列原则中,不属于仲裁法原则的是()。
- A:辩论原则
- B:仲裁保密原则
- C:一裁终局原则
- D:自愿原则
答 案:A
解 析:仲裁法的一般原则:自愿原则、仲裁独立原则、仲裁一裁终局原则、仲裁保密原则。选项A,辩论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5、发行公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 B:调节经济
- C:稳定物价
- D:筹集建设资金
答 案:A
解 析:发行公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一般有三种途径,即增加税收、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政府发债收入是将不属于政府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期内有偿地让渡给政府使用,是民间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招致无度的通货膨胀,还可迅速、灵活、有效地弥补财政赤字,故通过举借公债以弥补财政赤字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多选题
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
- A:分类数据
- B:数值数据
- C:连续数据
- D:整体数据
- E:顺序数据
答 案:ABE
解 析: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数据。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通过改革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意义有()。
- A: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 B: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
- C: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
- D:是国家搞好微观管理的必要前提
- E: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
答 案:ABCE
解 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通过改革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2)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3)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搞好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4)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下列由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中,不可以上诉的有()。
- A:不予受理的裁定
- B:对回避申请的裁定
- C: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
- D:中止执行的裁定
- E:驳回起诉的裁定
答 案:BD
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上诉的裁定包括不予受理的裁定、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以及驳回起诉的裁定。
4、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
- A: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 B: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 C: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要求
- D: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要求
- E:是推动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协调实现的要求
答 案:ABCD
解 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3)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4)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ABCD说法符合教材内容,E说法教材此处未提及,为干扰项。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5、下列国家机构可以进行立法活动的有()。
- A:国务院
- B:天津市人民政府
- C:北京市人民政府
- D:深圳市人民政府
- E:最高人民法院
答 案:ABCD
解 析:本题考查几种主要的行政行为。我国行政立法主体有: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较大的市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ABCD选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E选项错误。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