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人员《个人贷款》每日一练试题03月1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初级银行从业人员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组合还款法使得借款人可以在贷款期限内将本金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采用不同还款方式。( )
答 案:错
解 析:组合还款法是一种将贷款本金分段偿还,根据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计算利息的还款方式,即根据借款人未来的收支情况,首先将整个贷款本金按比例分成若干偿还阶段,然后确定每个阶段的还款期限。
专家点拨还款期间,每个阶段约定偿还的本金在规定的年限中按等额本息的方式计算每月偿还额,未归还的本金部分按月计息.两部分相加即形成每月的还款金额。
2、电子银行虽然快捷方便,但是会增加银行自身的成本。( )
答 案:错
解 析:网上银行设立成本低,降低了银行成本。
3、个人汽车贷款的对象只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答 案:错
解 析:个人汽车贷款的对象应该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
4、对贷款客户的定位仅仅是为了个人贷款产品营销的需要。( )
答 案:错
解 析:对个人贷款客户的准确定位不仅是个人贷款产品营销的需要,也是个人贷款风险控制的需要。
单选题
1、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上开展业务的银行应当采取( )营销组织。
答 案:D
2、下列关于“假个贷”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银行的管理漏洞给“假个贷”以可乘之机
- B:“假个贷”的成因包括开发商为获得优惠贷款而实施“假个贷”
- C:“假个贷”是指借款人和所购房屋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购房行为为“假”
- D:“假个贷”的成因包括开发商利用“个贷”套取银行资金进行诈骗
答 案:C
解 析:所谓“假个贷”一般是指借款人并不具有真实的购房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套取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资金的行为。“假个贷”的“假”,一是指不具有真实的购房目的,二是指虚构购房行为使其具有“真实”的表象,三是指捏造借款人资料或者其他相关资料等。“假个贷”的主要成因包括开发商利用“个贷”恶意套取银行资金进行诈骗;开发商为缓解楼盘销售窘境而通过“假个贷”获取资金;开发商为获得优惠贷款而实施“假个贷”;银行的管理漏洞给“假个贷”以可乘之机等。
3、2011年3月,某人向银行申请贷款50万元,下列各种还款方式中,最终所付利息最少的是( )。
- A:等额本息还款法
- B:等额本金还款法
- C:一次性还本付息法
- D:组合还款法
答 案:B
4、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个人异议申请的( )内将异议申请转交征信服务中心。
- A:2个工作日
- B:7个工作日
- C:10个工作日
- D:15个工作日
答 案:A
解 析:根据相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个人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转交征信服务中心。
【专家点拨】征信服务中心如发现异议信息是由于个人信用数据库信息处理过程造成的,应当立即进行更正,并检查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存在的问题。征信服务中心内部核查未发现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过程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提供相关信息的商业银行进行核查。商业银行应当在接到核查通知的10个工作日内向征信服务中心作出核查情况的书面答复。
多选题
1、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个人住房贷款除外),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 A:贷款主要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
- B:实体经济对市场利率下降的感受不足
- C: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并存的情况
- D:贷款定价难以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
- E:贷款利率隐形下限的存在使得利率传导不畅
答 案:ABCDE
解 析: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除个人住房贷款外),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并存"的情况,贷款主要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难以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同时,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存在使得利率传导不畅,实体经济对市场利率下降的感受不足。
2、银行营销策略包括( )。
- A:低成本策略
- B:产品差异策略
- C:专业化策略
- D:情感营销策略
- E:分层营销策略
答 案:ABCDE
解 析:此外还包括大众营销策略、单一营销策略和交叉营销策略。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