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09:44:45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8月0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答 案:错
解 析: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其称呼因地而异,但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人的共通语言,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
2、态度:就是创作者对外界刺激的估量,判断,评价?( )
答 案:对
3、语气的色彩是:语句的内在思想感情的消极运动的显露,它体现为创作主体声音的变化?( )
答 案:错
单选题
1、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答 案:B
解 析:A项,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当中不处于生产力层次,而是处于上层建筑层次,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C项,新闻是新近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因此新闻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事实。D项,新闻工作、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2、喉舌论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是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喉舌,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早在19世纪初,资产阶级报人都纷纷以国民的耳目喉舌自居。马克思也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桿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
答 案:C
解 析: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他把报刊比作耳目喉舌,指出其功能是“去塞求通”,这里的“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将报刊的职能定性于与政治的关系,肇始于这篇文章。
3、彩色电视采用一定波长的()光为基色。
答 案:D
解 析: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涂有三种不同的荧光粉,当电子束打在上面的时候,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
多选题
1、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
答 案:ACD
解 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主要是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其特征包括:①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同普遍的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②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③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2、《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记者应尊重公民和法人的(),避免损害他人名誉的报道。
答 案:ABCD
解 析:《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尊重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尊重个人隐私权、肖像权,不揭人隐私,避免损害他人名誉的报道。
3、广播是用声音传播的,其声音形式包括()。
答 案:ABC
解 析: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各种声音按不同的特性被划分为三个类别,包括:①语言,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②音乐,指通过组织音乐表现情感的声音;③音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主观题
1、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答 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新闻舆论监督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新闻工作者在履行监督职责时,要学会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能。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舆论监督从大局出发,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求舆论监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利于帮助有关方面改进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不能为了别的什么目的,或图一时之快,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添乱。
(2)要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选准批评对象。舆论监督,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干部而不是一般群众;是政治问题、政策问题、作风问题、纪律问题,而不是一般问
题。舆论监督应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
2、地方台的广播电视节目要尽量使用当地方言,这样才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答 案: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广播电视节目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键不在于使用方言,而在于内容的贴近,在于语言表达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2)广播电视媒体承担着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纯洁的职责,除特殊需要,一律使用普通话和通用语言文字。不模仿有地域特点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语,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文。
(3)广播电视节目语言要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语序合理,修辞恰当,层次清楚。避免滥用方言词语、文言词语、简称略语或生造词语。
3、—个电视台在统一规划下,可以同时用不同的无线电中波、短波频段开办几套电视节目。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就一个台来说,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不可以同时用不同的无线电中波、短波频段开办几套电视节目。
论述题
1、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哪些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应对?
答 案:(1)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积极影响电视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广播电视业务、通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使三者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同时,电视台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够将来自专门制作公司和信息公司的节目内容传播出去,而且能够将家庭或个人通过简单的摄录方式而获得的节目或信息实现共享,这使得节目和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此外,电视台的数字化能够使电视通道真正实现图像、声音和数据等资源的组合,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科技的变革也扩大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应力范围,增加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收益。
(2)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的困境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带动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创新,而网络媒体等各种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生存与发展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电视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具体内容包括:
①时效性滞后
传播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与新鲜事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要功能。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各种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让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滞后这一缺陷更加突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②互动性不足
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接收与交流热点新闻与话题提供了平台,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更强,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新闻信息时与受众缺乏互动、交流,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及时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情况,受众没有反馈渠道,广播、电视缺少相应的互动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不足。
③创新性不足
在融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却仍然停留在原地,缺少了创新的构思和内容,大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还是以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为主,新闻内容及形式单一化,存在非常严重的媒体同质化现象。同时,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当中充斥着大量的空话和套话,受众感觉味同嚼蜡,很容易造成受众疏离的情况。
(3)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策略
①坚持应用互联网思维谋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渠道,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广播电视台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使用创新的服务思维和引导思维,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不同客户终端的用户需求。在融媒体时代,需要更加重视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为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闻播报服务。
②坚持内容为主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融媒体时代创新发展,需要坚守自身本质,以内容为主,强化新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时政新闻要求一定要新颖,要积极创新时政新闻给人的刻板印象,改变传统会议活动报道方式,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变化跟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拓展新闻的广度,并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时政新闻,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③坚持多屏互动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需要积极创建出新闻媒体的融合机制,在新闻采集过程中根据不同终端需求选择针对性的素材,整合加工之后传播给不同渠道的用户,实现同一个新闻不同平台和不同维度的传播。此外,可以在广播电视新闻播出之前,提前给受众提供话题,引导受众能够实时参与其中,实现多屏互动的效果,提升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④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培养更多的专业型、综合性新闻人才,同时在内部形成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确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定期培训采编工作人员,创新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2、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3、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如何反映人民、生活?
答 案:(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要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文思泉涌,灵感丰沛。而文艺一旦离开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顾备受关注的热播剧,都离不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蜗居》中的买房还贷;《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婆媳关系;《夫妻那些事》中各种夫妻之间的问题;《心术》中的医患关系等,都是抓住了社会的热点。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反映了较为宏大而深刻的当下时代命题。中国导演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宁瀛的《找乐》《民警故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等都深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贾樟柯有影片《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等,其电影作品与时代同步,将镜头贴近探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用现实主义叙事元素来记录和表达他们的行为、思想,突出老百姓人生的无奈。用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带领观众体会平民的喜怒哀乐,呈现边缘群众的现实生活。在《小武》中,贾樟柯大胆全用非职业演员进行表演,非职业演员的表演虽有局促,但也表现出了很多真实朴素反映,更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真实和生动。《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由其本人饰演,是贾樟柯在山西汾阳老家的表弟,原本就是一个挖煤的工人。韩三明第一次出现在电影《站台》里,是到矿厂找工作的三明;第二次出现是《世界》中为二姑娘处理后事的汾阳人。而在《三峡好人》中演的是男一号,所以我们也不得不佩服贾樟柯冒险的勇气。韩三明把一个到外省寻找失散多年亲人的民工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真实可信。第52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花落《山河故人》。影片讲述了汾阳姑娘沈涛一家三代人从1999年到2025年情感、时代变化的故事。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作品的永恒主角。
《沙与海》讲述了生活在沙漠与海边的兄弟两家,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下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艰辛中也有和谐。《藏北人家》描写了藏民一家的生活。《我们的留学生活》播出后出现了纪录片市场少有的轰动现象。片中一个个人物的经历、前途、命运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在记录的过程中反映对“人”的关注无疑是最真实的。《归途列车》中,运用大量的长镜头记录下了当下中国最庞大、也是世界上人类最特殊的迁徙一一春运,《归途列车》以平民化的视角“平视社会人生”。《士兵突击》一改昔日军旅题材电视剧的英雄模式,塑造了一个“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的普通士兵许三多形象。评论界纷纷认为,这是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高度。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推拿》,讲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的生活,他们善良、坚强、隐忍,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是因为对友情爱情、对生命尊严的追求,让他们寻找到内心无与伦比的光亮。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作品的欣赏主体。
人民是文艺作品的欣赏者和鉴别者,也是文艺作品的需求者和消费者。文艺工作者要把握好人民对文艺的多层次需求,雅俗共存。作品好不好,有没有价值,人民的评价始终是最高标准。文艺工作者不能看低和轻视人民的需求,不能光看“评委席”,不看“观众席”要尊重群众评判,接受观众检验。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把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产品作为自觉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艺术迎来新的春天,广大作家谱写了激越、铿锵、雄壮、优美的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以自己的笔触深切表达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人民、文化、历史深情的热爱。例如主旋律电视剧、电影。从《亮剑》到《戈壁母亲》《士兵突击》,再到《闯关东》,近年来迭创收视新高的主旋律作品,无不是记录了一个时代,讴歌了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的精神。我国的主旋律电影,真的是源远流长。建国后,多以反映抗日和国共内战为主。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前所拍摄的大部分影片,都是主旋律电影,譬如《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白毛女》《青春之歌》。
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政府也会出资拍摄主旋律电影,主题多为歌颂各个领域的“模范人物”,以树典型为核心,譬如《孔繁森》《焦裕禄》。随着市场的开放,主旋律操作上越来越商业化。韩三平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获得商业成功。其他像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是有民族精神需求,同时又商业化比较成功的电影。总之,当艺术与人民切近,歌哭与共,戮力同心,它就拥有无限活力和勃勃生机;当艺术远离了人民,沦为小圈子的游戏,它就落入寂寥和枯索。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08日 02-08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02日 02-02 2024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08日 02-08 2024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8月02日 08-02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8月08日 08-08 2024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02日 02-02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02日 05-02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02日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