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4月08日

2023-04-08 09:43:38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4月0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感受: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播音创作中的的感受,就是”感之于心,受之于外”的意思。

答 案:错

2、体育解说是对体育比赛现场实况进行报道的一种播音创作活动?( )

答 案:对

3、坚持准确的原则.准确,就是要用最恰当的字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现主观事物,表达情绪?( )

答 案:错

单选题

1、情—气—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感情运动-气随情动-声随情变
  • B:气随情动-感情运动-声随情变
  • C:声随情变-感情运动-气随情动
  • D:声随情变-气随情动-感情运动

答 案:A

2、张某在网上聊天时,假冒同事李某的姓名,捏造公司另一同事黄某有小偷小摸行为。张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和黄某的()。

  • A:荣誉权;姓名权
  • B:姓名权;名誉权
  • C:姓名权;隐私权
  • D:名誉权;荣誉权

答 案:B

解 析: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同时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张某假冒李某姓名,侵犯了其姓名权;捏造黄某有小偷小摸行为,侵犯了其名誉权。

3、()是平面造型形式的第一语言。

  • A:画面
  • B:文字
  • C:线条
  • D:色调

答 案:A

解 析:作为摄像制作的成果,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在电视艺术众多的表现因素中,画面是第一位的,是最基本的,是平面造型形式的第一语言。

多选题

1、下列关于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阐述正确的有()。

  • A: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 B:在新闻工作中,要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 C:新闻报道应追求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辩证统一
  • D: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

答 案:ABCD

解 析: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坚持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这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新闻报道应该追求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辩证统一。

2、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例如()等,是电视画面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

  • A:胸景
  • B:中景
  • C:全景
  • D:特写

答 案:BCD

解 析:景别指画面中表现出的视域范围,直接体现为景物在画面中空间范围的大小和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的大小。景别的大小通常由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使用镜头焦距的长短来决定,一般分为:①远景;②全景;③中景;④近景;⑤特写。

3、《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记者应尊重公民和法人的(),避免损害他人名誉的报道。

  • A:肖像权
  • B:名誉权
  • C:隐私权
  • D:荣誉权

答 案:ABCD

解 析:《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尊重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尊重个人隐私权、肖像权,不揭人隐私,避免损害他人名誉的报道。

主观题

1、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采用“情景再现”。

答 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情景再现”作为一种电视表现手段,它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如临其境的电视特点,使原本消失的现场,真实般地再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2)“情景再现”还可以弥补因采访条件、拍摄难度的影响,而造成没有新闻现场的缺失。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对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它是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性的统一。它既反映事物真实的现状,又符合事物发展趋势。
(3)“情景再现”首先是建立在“有其事”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电视再现的情景是过去客观存在、发生过的事实,只要它再现的事实是客观发生和客观存在的,它就没有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4)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用情景再现手段时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避免因情景再现造成夸大、片面、主观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2、有人认为,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要求和思想原则,难以同新闻价值的取向贯通,你怎么看?

答 案: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和综合性两个特点。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寓于事实本身,不因主观需要而增减;综合性指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所反映出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约。因此,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它的构成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而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来指导新闻采访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把握和理解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新闻的职业道德要求不受社会制度的限制。

答 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特征)是与一般道德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同普遍的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2)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新闻事业在传播和发布新闻信息时所显示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3)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它反映了人们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殷切期望。
综上,新闻的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自律行为,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对事实、对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会受到社会制度的限制。

论述题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1)时:掌握时机节奏。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把握时机、节奏,对做好新闻工作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编发合适的报道,才能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实现报道价值的最大化。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
(2)度:把握力度分寸。度,就是力度、分寸。新闻报道该造势的要造势,但不能在个别用词上大造其势;该突出的要突出,但不能渲染过头,都搞成排浪式宣传;该有力度的要有力度,但不能大轰大嗡,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要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舆情,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什么问题适宜在什么范围内报道,什么问题适合强化报道、什么问题适合淡化报道,要认真研究,掌握好火候。需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内容,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有的需要各类媒体和各种方式一起上,有的更适宜传统媒体发声定调,有的则适宜网上来网上去,这些都要视情况而定。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度”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
(3)效:讲求效果实效。效,就是效果、实效。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声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要讲求艺术、改进方法,注重联系实际阐释理论、围绕关切解读政策、针对问题解疑释惑,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掌握好介入点,把握节奏、顺势而为,防止形成炒作。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以宣传效果为最终目的,改进方法手段,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要坚持全局视野、百姓视角,把宏观叙事和新闻故事结合起来,把政策解读和民生解答结合起来,让新闻报道更轻快、更活泼、更亮眼,新闻评论更新颖、更精辟、更务实,新闻传播方式更鲜活生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吸引力。

2、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

答 案: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应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1)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2)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
(3)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3、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答 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抗震救灾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
①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②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
③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费章节课程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